人民網首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中國改革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人民網近期推出了“改革再出發——對話地方領導”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訪談。2014年1月,人民網甘肅頻道迎來了新年第一位訪談嘉賓: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

用好用足國家政策 破解生態與貧困交織難題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甘肅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和改善發展條件擺在重要位置,堅持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甘肅生態環境脆弱、承載力低的基本情況沒有改變,生態問題與貧困問題相互交織的難題依然突出,生態建設資金缺口依然較大...

人民網專訪甘肅省省長劉偉平(視頻)

201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劉偉平:進一步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和反腐倡廉工作

劉偉平:甘肅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展示作為

文字實錄更多>>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觀看《“改革再出發——對話地方領導”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訪談,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做客我們的訪談室。尊敬的劉省長您好!
劉偉平:你好!
主持人:劉省長是第一次來到我們人民網的演播室,之前有關注過人民網嗎?
劉偉平:關注過。
主持人:請跟我們人民網的網友打個招呼吧!
劉偉平:人民網的廣大網友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甘肅頻道、支持甘肅發展。
主持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發生了許多的事情,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本屆的三中全會和往屆不同的一點就是我們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五位一體”重要布局中的一環,劉省長也一向非常地重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請問劉省長您認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方面有哪些亮點?
劉偉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勾畫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指南。其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這麼幾個亮點。一是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決定》把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作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應該說,這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舉措,找准了推動問題解決的切入點,指明了破解難題的發力方向。二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主持人:省長您認為如何理解生態紅線?
劉偉平:生態紅線的提出主要傳遞了一個理念,不能把所有的自然資源全部用來搞開發建設,生態脆弱的地方就要保護起來。“紅線”體現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推動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這對關系的重新認識,未來生態保護的標准和措施將更加嚴厲。三是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這是重大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就是要通過責任追溯制度,約束各級政府堅守生態底線,在推動區域的良性發展的同時,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四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主持人:這對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劉偉平:《決定》提出,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自然資源明晰了產權,就有了各自的“主人”,這樣所有的自然資源在保護和開發上就能實現最優配置,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避免遭到掠奪性開發。《決定》還明確強調要強化自然資源的用途管制,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也就是說,所有自然資源都要按照用途管制規則進行開發,不能隨意改變用途。這就使得自然資源的所有者在取得權益的同時,承擔起了相應的保護責任,實現資源使用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環境山清水秀。更為重要的是《決定》強調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這解決了長期以來生態補償主體不清晰、補償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有利於破解生態保護投入不足的難題,有利於對重點生態功能區進行長久、可持續的保護與建設。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您很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對甘肅搞好生態保護與建設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劉偉平:甘肅在全國的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長期以來為國家生態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肅。甘南草原濕地素有黃河“蓄水池”和“中華水塔”之稱。黑河連續13年完成向下游調水任務,累計向下游輸水132億立方米,東居延海自2004年以來連續9年不干枯,最大水域面積達到45平方公裡。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甘肅作為生態效益輸出省份,必然會成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受益地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獲得國家更多支持,特別是隨著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將有效解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以來缺少資金投入的困境,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主持人:甘肅在以往的生態建設實踐中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劉偉平: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甘肅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和改善發展條件擺在重要位置,堅持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長期的生態建設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些重要的經驗。為了改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我省針對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特點,著力實施了河西節水型社會建設、中部梯田建設與高效旱作農業、中東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南部地區的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等工程。同時,不斷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了水權水價改革,建立了總量控制、定額配水、超用加價等制度,地方性生態保護法規進一步健全,這些舉措在實踐中發揮了有效作用。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在生態保護與建設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甘肅重點生態地區建設納入了國家有關規劃。通過努力爭取和銜接匯報,我省將一批重點生態區域的建設擠入了國家規劃的大盤子。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全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中,甘肅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兩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石羊河下游生態保護治理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五大重點生態區中,甘肅就有四類重點治理區(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區: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 甘肅東中部。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養區:祁連山。重要森林生態功能區:秦巴山)。二是覆蓋全省不同區域的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已開始全面實施。近年來在國家支持下,甘肅進一步加大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退牧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的實施力度。相繼實施了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和建設、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敦煌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即將陸續啟動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長江流域“兩江一水”區域綜合治理規劃、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以黃河、長江上游和河西內陸河流域為主體的生態屏障和生態建設布局初步形成。
主持人:目前甘肅生態保護與建設還面臨著怎樣的困難?
劉偉平:甘肅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依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一是生態環境脆弱,承載力低。甘肅省自然環境復雜、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承載力比較低,國家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將全省接近90%(88.7%)的國土面積納入了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二是生態問題與貧困問題相互交織。甘肅58個貧困縣中,30個縣屬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承擔著為國家或地區提供生態服務的重要義務,一些重要生態功能區群眾成為“生態貧民”。三是生態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實事求是地講,由於甘肅自然條件惡劣,生態治理涉及面廣,恢復周期長,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加之自身財力有限,推動改革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任務又異常艱巨,僅靠甘肅自身力量,一些重大生態項目就會因較大資金缺口而難以盡快實施,迫切需要國家通過建立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甘肅的生態建設投入。
主持人:省長,我們注意到去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甘肅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這將為甘肅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怎樣的機遇?
劉偉平:這對甘肅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大機遇,是我們推進甘肅轉型跨越發展的重大生態戰略平台。 首先,我們要用好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政策。通過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聚集生態建設要素、加快體制機制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走出一條內陸欠發達地區轉型跨越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的路子。一是創新建立生態建設、保護與補償的長效機制。通過加強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建設,完善生態保護與恢復機制﹔加快重點區域和流域的生態綜合治理, 建立重點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機制﹔探索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增強試驗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因地制宜探索生態建設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戰略型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生態友好型產業和綠色富民產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和諧統一,生態保護與富民增收的相互促進。三是積極探索內陸欠發達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扶貧開發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的路子。探索多種扶貧開發模式,加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轉移就業等扶貧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協同推進,有效解決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 其次是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甘肅省准備利用五年時間,對貧困程度深、生態位置重要、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的112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目前,我省秦巴山片區、六盤山片區、藏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深山區、林緣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這些群眾集中安置到條件較好的地區,既可以有效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又有利於遷出去通過自然修復實現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是一條扶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的路子。 第三是積極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任務。據統計,我省目前尚有25度以上坡耕地1277萬畝。嚴重的水土流失,再加上頻繁的各種自然災害和災害疊加造成的生態損失程度越來越嚴重,隻有通過退耕還林,改變種植結構,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從2010年起,我省連續4年向國家打報告申請重啟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近期國家已經明確將重新啟動退耕還林,我省也在積極開展各項准備工作。 甘肅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生態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甘肅的大事,也是關系到全國可持發展的大事,我們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任務和政治任務。甘肅推進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極具實驗性,而且極具示范性。
主持人:感謝劉省長能做客我們人民網的演播室,也希望甘肅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今后有更好的發展,為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感謝劉省長!
劉偉平:元旦剛過、春節將至。借此機會給人民網廣大網友拜個年。祝大家馬年龍馬精神、馬到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