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分享到

中秋祝福送給您:

<1.花好人更好,月圓人團圓,心有千千結,自有人相知。
<2.海上明月共潮生,千裡相思隨雲去,遙寄祝福千萬縷,化作清風入夢裡。
<3.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中秋喜事喜連綿,人月團圓兩相依,舉杯暢飲情人酒,唯有你我兩無猜。
<5.潔明皓月逢佳期,摯手共享兩相依,愛深情濃甜似蜜,翱之清風何求兮。相伴月缺至月圓!共度此時至此生!
<6.明月,一閃一閃,挂天邊﹔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回憶,一幕一幕,在眼前﹔但願,一年一年,人圓全。
<7.中秋喜事喜連綿,人月團圓兩相依。

  •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由於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由於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 傳說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一女名黃花。遇連年災荒,黃花父母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採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就把瓜子種在地裡,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瓜來,因瓜採南山故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傳說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一女名黃花。遇連年災荒,黃花父母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採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就把瓜子種在地裡,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瓜來,因瓜採南山故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 柚子是圓的,象征著團圓。柚子諧音游子,中秋是團圓節,游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另外,“柚”與“佑”諧音,也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柚子是圓的,象征著團圓。柚子諧音游子,中秋是團圓節,游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另外,“柚”與“佑”諧音,也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 民間傳說吃毛豆,寓意多子多孫,團團圓圓。
    民間傳說吃毛豆,寓意多子多孫,團團圓圓。
  • 古時,中秋節對農民來說是個重大的節日。北方農村每年隻有秋季收獲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節,看著一年艱苦勞動的收獲,以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頭煮成的米粉湯)裝在大碗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
    古時,中秋節對農民來說是個重大的節日。北方農村每年隻有秋季收獲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節,看著一年艱苦勞動的收獲,以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頭煮成的米粉湯)裝在大碗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

趣·中秋

享·中秋

  • 1.人間天堂·童話世界--九寨溝
2.沙坡頭-“天下黃河富寧夏”
3.“甘肅的西雙版納”-隴南游 
4.六朝古都-西安1.人間天堂·童話世界--九寨溝 2.沙坡頭-“天下黃河富寧夏” 3.“甘肅的西雙版納”-隴南游 4.六朝古都-西安
  • 5.“東方雕塑館”-天水麥積山
6.蘭州-冶力關 跳鍋庄賞民風
7.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游
8.青海湖、塔爾寺二日游
5.“東方雕塑館”-天水麥積山 6.蘭州-冶力關 跳鍋庄賞民風 7.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游 8.青海湖、塔爾寺二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