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 中國老年節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據此風俗習慣,1988年我國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到2013年已是第25個年頭。
    中國老年節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據此風俗習慣,1988年我國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到2013年已是第25個年頭。
  •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以暢秋志。”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以暢秋志。”
  • 重陽佳節,我國人民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溥杰先生曾為菊花白酒賦詩:“媲蓮花白,蹬鄰竹葉青。菊英夸壽世,藥估慶延齡。醇肇新風味,方傳舊禁廷。長征攜作伴,躍進莫須停。”
    重陽佳節,我國人民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溥杰先生曾為菊花白酒賦詩:“媲蓮花白,蹬鄰竹葉青。菊英夸壽世,藥估慶延齡。醇肇新風味,方傳舊禁廷。長征攜作伴,躍進莫須停。”
  •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起於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制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起於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制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延續下來。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延續下來。

重陽賞菊

重陽資訊

關愛老人

重陽習俗

  • 百行孝為先百行孝為先
  • 秋飲菊花酒秋飲菊花酒
  • 青岳好登高青岳好登高
  • 重陽老味道 花糕重陽老味道 花糕
  •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