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敦煌9月1日電(高翔)9月1日上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8個國家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和省級文物主管單位嘉賓出席了論壇。
此次論壇圍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可持續發展”,共同交流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最新成果,探討世界文化遺產在做好保護的基礎上,科學、可持續發展旅游產業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發揮遺產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人文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致辭時說,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如何做到既能保護好文化遺產,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遺產的教育作用、社會作用,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如何有效地做到可持續性,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希望國內外學者們一道探索和研究,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和傳承弘揚帶來新的認識、新的思路、新的智慧。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基於風險理論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的探索與實踐——以莫高窟、故宮為例》的主旨發言,展示了風險管理理論可為實現世界文化遺產地“變化可監控、風險可預知、險情可預報、保護可提前”的預防性保護管理目標提供有力支撐的實踐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歐敏行(Marielza Oliveira)發表了主題為“文化融合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精彩演講。她以《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出發點,闡釋了文化與可持續發展融合的重要性,並從遺產自身應該被保護傳承給后代、保証后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作用和世界遺產、文化創意產業應該相結合形成協同作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擴展作用兩方面解釋了文化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的瑪薩·丹瑪斯(Martha Demas)和內維爾·阿根紐(Neville Agnew)以游客承載量對過度旅游的響應為主題,從優勢和局限性兩方面出發,聚焦中國旅游業的“過度旅游”問題。
本次論壇為期兩天。論壇期間包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規劃師陳同濱,澳大利亞亞瑟港歷史遺址管理局董事裘德·弗蘭克斯(Jude Franks)等在內的17位專家學者,將圍繞價值闡釋與文化旅游、遺產的預防性保護與監測、遺產地利益相關者研究、遺產保護與利用平衡發展四個議題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問題,開放式發散思考,聯系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可持續發展實際,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對話、研討和交流。
鼓舞金城 精致蘭州 日前,第七屆蘭州國際鼓文化藝術周暨第八屆蘭州國際民間藝術周,在氣勢恢宏的鼓聲中拉開帷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鼓舞團隊匯聚蘭州,奏響一城繁華。據悉,蘭州國際鼓…【詳細】
助力枸杞產業發展 郵儲銀行在行動 人民網蘭州8月17日電 (牟健)位於黃河上游的白銀市靖遠縣,是甘肅重要的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基地,黃河流經縣境9個鄉鎮、154公裡,流域面積100平方公裡,資源…【詳細】
通渭文旅體深度融合 “書畫+農耕文化”打造文旅名縣 人民網通渭8月17日電(杜昱欣)16日晚,第九屆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通渭縣南園體育場啟幕。本次藝術節為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