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醫生”需要的不僅是點贊

熊  建

2020年01月21日15: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摔倒醫生”需要的不僅是點贊

  連續做了多台手術后,四川省大竹縣人民醫院楊文凱醫生,在回家途中困得站不住,多次打呵欠,摔倒兩次,磕斷兩顆門牙。治療后第二天,他回到工作崗位上。

  相信每一個看過視頻的人,都會為楊醫生累成這個樣子感到心疼。他摔倒后,甚至都沒有馬上醒,而是過了好一會兒才起身。

  這也讓人相信,正是有了楊醫生這樣的好醫生殫精竭慮,傾情付出,為患者解除病痛,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更有保障。

  不過,在日常的就醫體驗中,人們似乎還能看到醫生們的另一種情況。排隊仨鐘頭,看病3分鐘﹔簡單一問,寥寥幾句,提筆就開方。想詳細咨詢一下,下一位患者已經站在身后了。這樣給人留下的就醫體驗就有些生硬了。

  兩種情形,一暖一冷,何者為真?現實是復雜的,兩者都是真實存在的。

  有時候,醫生為何顯得不那麼溫情?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太忙、太累。

  由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優質資源下沉不夠,“全民上協和”的情況仍舊存在。隨便去哪個大醫院,看看某個診室門前排著的長隊就能體會到。

  醫生呢,每天從一睜眼到下班,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水也不敢多喝。就這樣,也難以滿足所有需求。他要多跟你說兩句,后頭一大堆人的就診時間就不能保証了﹔他想多提供些撫慰患者心靈的“話療”,奈何口干舌燥,怎麼溫情脈脈得起來?

  所以,面對困得站不住的醫生,我們並不想簡單呼吁關心,那樣顯得廉價﹔面對態度生硬的服務,也不想簡單提出責備,那樣不能解決問題。

  要想讓醫生告別過度的疲憊,讓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說到底還必須依靠深化醫改。比如,提高醫生待遇,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機制,以體面的收入增加行業吸引力,吸引更多人來學醫,進而增加醫療人力資源的供給。另外,患者的分流應該繼續推進,分級診療的工作不能鬆懈,爭取盡早做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這樣,“楊醫生們”就不會這麼累了,就能更加熱情地為大眾健康保駕護航。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