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區:這裡種菜不靠天

白永萍

2020年03月26日09:1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這裡種菜不靠天

溫度29.3攝氏度,濕度51%……這是天水市秦州區楊家寺鎮蔬菜種植基地后台顯示屏上,記錄的蔬菜大棚氣候實時監測數據。

“這可是個好東西,能准確測出大棚裡蔬菜的需求,溫度高了就會自動卷帘,土壤濕度低了也會自動洒水。”蔬菜大棚負責人張海軍說,過去這些都是靠種植經驗判斷,一旦失誤,整個大棚的蔬菜都要受損。

記者走進其中一座塑料大棚,溫暖濕潤的氣息扑面而來。明亮的大棚內,整齊排列的生菜、油麥菜郁郁蔥蔥。

“眼前這些生菜和油麥菜年后已經賣過一茬了。”張海軍告訴記者,靠著技術支撐,種植出來的蔬菜不僅品質好產量高,還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這些大棚和技術都是從以色列引進的,一座6000平方米的大棚造價就要120萬元左右。

這麼高的投入,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本錢賺回來?面對記者的疑問,張海軍笑著說:“因為蔬菜大棚去年剛建好,目前只是小打小鬧地種點生菜、油麥菜,把地養好之后種上草莓、辣椒、大櫻桃等,兩三年保准回本。”

“以前我們都是指著老天賞飯吃,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靠技術吃飯。”在蔬菜種植基地打工的村民馬會萍說,這裡海拔1600米以上,要擱在以前,別說種蔬菜了,一般的糧食都種不好。

自從蔬菜基地建成后,馬會萍兩口子一直在這裡打工。“一天80元,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有2000元,再加上棚裡蔬菜成熟周期短,一年四季都是活,根本不愁沒工打。”馬會萍說。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借助智慧農業,楊家寺鎮越來越多的蔬菜大棚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像張海軍家這樣規模的蔬菜大棚,全鎮共有14個,在推動全鎮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帶動當地貧困戶就近務工,脫貧致富。”楊家寺鎮黨建辦主任吳建兵說。

近年來,秦州區把蔬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建成了以楊家寺鎮為核心的秦州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輻射帶動牡丹、秦嶺、大門、娘娘壩、齊壽等八大設施蔬菜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今年,全區蔬菜面積達16.8萬畝,新建智能連棟溫室3萬平方米、鋼架大棚2000座,形成了穩步發展的良好格局,為脫貧攻堅增添了新動能。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