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

——秦州區果樹建園走筆 

胡麗霞

2020年03月31日08:07  來源:天水日報
 
原標題:最是一年春好處

最是一年春好處,植樹添綠正當時。陽春三月,春和景明,行走在秦州區的山梁溝壑,處處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梁峁山頂上旗幟飄揚、人頭攢動,黨員干部帶領群眾,揮锨舞鎬,植樹播綠,紅色的黨旗與藍天白雲相映成景。一壟壟整齊的梯田裡,一排排新栽的樹苗在春日裡迎風挺立,代表著廣大群眾脫貧奔小康的美好期許,更承載著對綠水青山的美好向往。

今年春季,秦州區一面抓好疫情防控,一面搶抓農時,早謀劃、早安排、早動手,把林果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高起點規劃、嚴質量把關、高科技支撐,今年規劃的4.3萬畝果樹建園項目已基本完成。

科學規劃 構筑產業發展藍圖

3月21日一大早,秦州區天水鎮馬蓮山山梁上,紅旗招展、人聲鼎沸,來自周邊五六個村庄的村民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正在打點、挖坑。

“馬蓮山片區萬畝優質林果產業園是今年我們規劃的13個產業片帶之一。”秦州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逢春介紹說,今年區上將林果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增收、提高脫貧成效的主渠道,從年初就進行了規劃。

“按照區域化聯動、規模化建設、多元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目標,我們充分銜接產業、生態、文旅等專項規劃,確定‘整流域推進、片帶式開發、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的發展思路,結合全區農業產業布局,今年規劃建設11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和13個產業片帶。”李逢春說,雖然今年疫情嚴重,但區上在嚴格抓防疫的同時,從正月初七就開始執行規劃前期工作,確保了春季建園的進度和節奏。

“馬蓮山萬畝優質林果產業園,一部分是經濟林產業帶,一部分是生態林保護帶。”天水鎮鎮長田志斌最近幾乎天天盯著項目進展,他告訴記者,根據區上的規劃,結合鎮上的實際,除了建設生態林之外,還建立了蘋果、花椒、核桃、烏龍頭四個基地,計劃分三期建成。

“除了整體規劃,我們在果樹建園產業培育上,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發展一批‘錯峰頭’‘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富民產業,做到林果產業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李逢春說,根據每個鎮的地域優勢和地理特點、群眾發展意願,每個鎮都在大規劃之下規劃和實施各自的林果產業布局。尤其是今年區上把林果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帶動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優先保証貧困戶建園,選優選精種植果品,今年規劃建檔立卡貧困戶建園1.62萬畝,涉及16個鎮198個行政村58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蘋果1422.6畝、櫻桃2923.2畝、花椒9397.9畝,目前已完成任務的80%。

因地制宜 延長產業鏈條

姚宋片區花椒園示范點是秦州區華岐鎮按照新型高標准建設的現代化果園,站在華岐鎮大東梁山頂向下俯瞰,一層層梯田裡,一排排新栽的花椒苗立於方方正正的白色地膜之上,整齊劃一,蔚為壯觀。

“今年我們在已有的萬畝蘋果基地的基礎上,打造以姚宋、范山為核心的萬畝花椒片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華岐鎮鎮長張鵬說,鎮上從果樹建園一開始就著手考慮后期的加工銷售、打造品牌事宜。

秦州區曦源合作社負責姚宋片區1000畝花椒的種植,也肩負著高標准示范帶動的任務。合作社負責人張光耀是市農科所果樹專家,他不僅從一開始就嚴把種子、育苗質量關口,更在種植的同時開始著手建設后期的花椒加工扶貧車間。

“不僅要栽的活,最重要的是要種的好,賣的出,有收益,能做大。”張光耀說,姚宋片區建設之初,就邀請了相關專家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對於種植什麼品種,后期如何加工打造都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對接群眾意願、對接市場需求、深挖產業優勢,做強做大品牌,這是我們果樹建園要遵循的原則。”李逢春說,秦州區在多年的果園建園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算好“四筆帳”,即“民情賬”,老百姓願意種什麼就鼓勵種﹔“經濟賬”,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產業帳”,這個區域適合種什麼就深入挖掘,總之,就是做大做強品牌,算好“特色帳”。

這“四筆帳”不僅明確了全區果樹建園的實施步驟,也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9年全區蘋果栽培面積31.1萬畝,實現產值9.54億元﹔大櫻桃栽培面積8.42萬畝,實現產值8.1億元。

“今年我們選樹20家果品標准化種植示范企業,加大技術指導和項目扶持力度,進一步示范帶動全區林果業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李逢春說。

黨建引領 激發產業活力

秦州區華岐鎮人大主席許佰平從正月初七開始就將家安在了姚宋果樹建園點上,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和鎮上另外一名干部查看完點上的情況准備下山。

作為一名老黨員,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刻,許佰平主動請纓,擔當起了鎮上果樹建園的重任,從規劃、選苗、挖坑、協調等,每一個細節,他都事無巨細。和他一樣,全鎮的30多名黨員,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部動員投入了果樹建園的熱潮之中,全鎮2000多畝的建園任務率先完成了任務。

今年區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影響力,村級黨組織在果樹建園一線扎下帳篷、豎起黨旗,引領帶動黨員干部群眾蹲點建設、現場指導,真正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果樹建園的“發動機”“助推器”“壓艙石”。同時,推行“黨員+組干部”“黨員+村干部”“黨員+志願者”“黨員+突擊隊”經驗模式,劃分黨員責任田,全區基層黨員發揮模范帶動作用,促使果樹建園的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區上創新機制,探索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採取專業公司代管和土地流轉的方式,彌補了個人管理技術不足、機械化程度不高的短板﹔實行鎮主要負責人包片區、班子成員包村、副科級干部包點,駐村干部包地塊、村干部包農戶的“五包抓”工作機制,確保了果樹建園的高效益高質量。

天水鎮石徐村貧困戶徐玉平兩口子從正月初十開始就一直在晟源合作社的果樹建園點上,從打點放線、挖坑、栽樹,再到現在的拉樹枝,他們一直忙碌著沒停歇過。

“雖然很忙,但很充實,我們兩口子每天最少能掙兩百元。就是因為疫情出不不去也很踏實。”徐玉平一邊熟練地拉枝,一邊告訴記者,他家一共9畝地,將其中6畝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合作社,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合作社打工,每個月工資將近3000元。

今年徐玉平兩口子還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自己種植了3畝花椒。“現在合作社負責教技術、負責加工銷售,三年后隻等著數錢。”想到將來,徐玉平就想笑。

強化保障 夯實發展后勁

關子鎮流水村貧困戶孫愛愛今年將家裡的幾畝地全部種了花椒和蘋果。“政府免費給咱提供苗木、地膜和技術,這樣的好政策不好好種都對不起黨和政府。”不善言談的她說得極為誠懇。

與孫愛愛一樣,村上幾乎所有的貧困戶今年全部都種了花椒和蘋果。區上統一免費提供樹苗,鎮上提供地膜,區農村農業局免費安排技術人員負責種植和管理。

“區上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強化保障,做好服務管理一條龍服務。”李逢春說,今年區上投入1080萬元用於高質量苗木的採購,調運地膜100噸、肥料4300噸,調配挖坑機120余台,旋耕機200余台,農用三輪160余輛,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分配,確保保質保量完成果樹建園播種任務。

為提高樹木質量和成活率,區上強化種植的科技化,加強技術指導,從建園一開始組織50名農技骨干在做好個人防控的前提下,分成8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現場幫助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引導群眾科學建園、規范建園。李逢春說,在安排技術員的同時,區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平台等,緊盯育苗、移栽、管理、病虫防治等技術難點,邀請種植專家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講解、在線答疑。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2020年的春天,因為疫情肆虐,似乎來的格外晚。然而,秦州區區委、區政府高瞻遠矚,在全方位防控疫情的同時,早謀劃、早安排、早動手,科學謀劃,有效推進,向時間要效益,以落實求成效。人勤春早,讓層層梯田上銀光燦燦,渭河兩岸生機勃勃。經歷了寒冬與疫情,秦州正在張開雙臂,擁抱春天。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