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生態“強起來”(新論)

孫宏新

2020年06月11日14: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推動鄉村生態“強起來”(新論)

  “要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上下更大功夫,推動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鄉村黨建全面強起來,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不久前在浙江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干部群眾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的重大進步。推動鄉村生態“強起來”,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就不可持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部分農村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近年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了產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5年來,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成效顯著,中西部22個省區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4.26萬億元,生態扶貧帶動300萬貧困人口脫貧,成為以生態文明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同時也要看到,廣大農村地區生態基礎薄弱的現實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不夠穩固。比如,農業生產過程中不當使用大量化肥、農藥,會直接污染農村水源,威脅人畜的飲用水安全,也會間接影響城市的供水安全﹔畜牧養殖業的散養模式如果不加規范,糞污處理不被重視,同樣可能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等等。鄉村生態振興既是一項需要統籌布局、全面發力的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必須常抓不懈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隻有堅持系統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統籌謀劃生產、生活、生態,統籌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生態的跨越式發展。

  “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搞寅吃卯糧、竭澤而漁式的發展。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帶動脫貧致富,到引入特色果蔬種植增加農民收入,從以生態旅游、休閑養生惠及鄉裡,到大力推進易地搬遷、退耕還林還草,各地實踐充分表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隻有山青了,水綠了,鄉村美了,環境好了,經濟才會實現良性發展,人民才會更加富裕。推動鄉村生態“強起來”,關鍵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相得益彰。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不僅需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還要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讓鄉村生態“強起來”,不僅將為鄉村全面振興、農民群眾美好生活打下堅實基礎,也將以秀山麗水、詩意原鄉助力美麗中國的願景全面照進現實。

  (作者為安徽省淮南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