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行善,讓愛循環(民生觀)

程若琛

2020年06月2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接力行善,讓愛循環(民生觀)

  隻要你我都不缺席,社會大舞台上就會不斷上演一幕幕動人的暖劇

  最近,杭州一位80多歲的徐大爺,想通過媒體找到幫助他的三位“雷鋒”。

  原來,前些天杭州大雨,徐大爺沒有帶傘,被困在街頭。有熱心人見了想幫忙,但上班高峰時間緊張,沒辦法一路護送。因此,三位市民就用雨傘接力的方式,幫老人回了家。一把傘接著一把傘打,你送一程我送一程,最后一位市民還把傘送給了老人。接力的是雨傘,傳遞的是愛心。有網友說,大家都來參與,這是善意的循環。

  接力行善,好處不少。首先,參與的人多,集納的力量就大。眾人拾柴火焰高,你添一份力,我盡一份心,前后接續,形成合力,共同克服困難,助人的效果會更好。再有,能分攤成本,降低做好事的難度。雨天送老大爺回家,在上班高峰期一個人完成會有阻礙,比如會遲到、耽誤工作﹔幾個人一起護送,把老人回家的路分成幾段,“順路”的善意,讓助人變得更加簡單。大伙在伸出援手時,也會減少心中的顧慮。

  因此,要讓社會的暖意更濃,不妨大家都打起自己手中的那把“雨傘”,一起為需要幫助的人遮風擋雨。那具體怎麼做呢?

  一方面,力爭前后傳遞,保持連續。有些群體面臨的困難,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不太容易。這時候大家可以試著接力參與,一撥跟著一撥干。比如去農村支教,幫扶留守兒童,就需要志願者、愛心組織一年接著一年努力,幫助當地慢慢改善教育環境,改變家長的固有觀念。要是隻憑一股勁,今年大干一場,明年偃旗息鼓,斷斷續續,肯定做不到久久為功、收獲長效。

  另一方面,嘗試分工負責,集中力量。一些貧困家庭遇上的坎兒,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病人、有老人,就業、醫療、教育都有短板。幫扶的時候就需要各方落實責任,各自認領一塊,發揮優勢,拿出針對性的辦法,醫保、低保、助學貸款……能用的措施都給用上、用好。不從整體上設計幫扶方案,難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效果自然打折扣。

  行善助人不是“獨角戲”,應該大家都登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責任。隻要你我都不缺席,社會大舞台上就會不斷上演一幕幕動人的暖劇。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