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習俗知多少?民間流行“食新”、吃藕

2020年07月06日10: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小暑習俗知多少?民間流行“食新”、吃藕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雖然它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此時很多地方的人們,已能感受到高溫的威力。

  小暑是一個表示溫度變化的節氣。為了應對之后愈發炎熱的天氣,民間有一些流傳已久的習俗,如講究“食新”﹔也有人家會趁著天氣晴好,晾晒衣物、書籍之類。

  小暑的由來

  按傳統算法,小暑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於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

  關於這個節氣的由來,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暑有“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不過,小暑雖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但接下來的節氣就是大暑,民間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節氣是個時間概念。”民俗學者王娟解釋,小暑不是節日,習俗並沒有特別復雜,“這個節氣之后,天氣開始變得悶熱。”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前后,除一些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於田間管理,也要特別注意防范旱、澇、風災等。

  如何應對炎熱天氣?

  面對小暑后炎熱的天氣,人們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做法。

  夏天天氣熱,古代雖然沒有冰箱,但大戶人家往往會提前存儲一些冰塊,夏天取出來使用。有些商家還會把楊梅、桃子等時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裡,做成冷飲,很像現在的“冰粥”。

  趁著小暑前后晴天比較多,氣溫也高,人們會抓緊時間把書籍或者許久不曾穿過的衣物拿出來,放到太陽底下晾晒,既能祛除霉味,又能防止書籍受潮生虫。

  愛美的女孩,還會買茉莉花別在發髻上。有說法稱,小暑之時茉莉花開,古時女子喜將連蒂的茉莉花簪成花球花帶,戴在頭上或別在衣襟上,清香宜人。

  飲食習俗知多少?

  考慮到炎熱的天氣,人們在夏天往往會吃得比較清淡。

  一些地方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等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把鮮藕用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食用,對安神入睡有一定幫助。

  民間也保留著“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人們用新收獲的稻米做飯,要祭祀祖先和“五谷大神”,也會吃嘗新酒。城市裡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再吃一些新上市的蔬菜等。

  “鴨湯、冬瓜湯性涼,比較適合夏季食用。”王娟說,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葉、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也可以適當食用。”

  北方則會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滋補身體。有一種說法是,“羊”與”陽”諧音,夏季新陳代謝比較快,陽氣損失較多,這樣能夠補充陽氣。(記者 上官雲)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