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實現扶貧產業貧困戶全覆蓋

累計帶動農民就業5萬人以上 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 

張建平

2020年07月29日14:43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新區實現扶貧產業貧困戶全覆蓋

清晨的朝陽照在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時,漫灣村貧困戶肖朝友正和工友們在溫室大棚裡忙著採摘蔬菜、水果和花卉等農產品。

西岔鎮陳家井村的貧困戶老肖過去以蔬菜種植為生,由於種植品種少、規模小,導致產量低、品質不高,每年的收入僅夠生活花銷,日子過得緊巴,隻能靠農閑時節外出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2018年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建成后開始招技術員,從外地打工回來的老肖聽到消息后,依靠自身技術,成功應聘到示范園。現在隻需把活干好,除了拿工資還能拿到到戶產業扶持資金的分紅。

每天在示范園裡忙碌的,還有很多像老肖一樣的村民。

今年4月10日,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順利通過蘭州金城海關現場評審,正式成為蘭州新區第一個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種植的無公害草莓和櫻桃番茄,口感香甜,顏色鮮艷,喜獲消費者青睞。4月15日,由蘭州新區農投集團申報的草莓、櫻桃番茄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並獲得綠色食品標志。5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工作專責小組辦公室發布第六批生產基地認定名單,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榜上有名。而現代農業示范園就是新區發展全域現代農業、全域設施農業打造的發展平台之一。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2017年以來,新區打響了一場精准定位的產業扶貧革命。如何依托國家賦予的“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重大使命,利用自身的特色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發展具有新區特色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在為全省現代農業樹標杆、做榜樣的同時,帶動新區乃至周邊勞動力就業增收,成為擺在新區面前的一道命題。

新區以“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為主基調,從“新”字著手定位產業,在“特”字上做文章,採取超常規的措施和手段,謀劃長久脫貧之策,制定產業扶貧規劃,扎扎實實把扶貧產業辦好、辦牢和辦強。創新出台了《蘭州新區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編制並印發了《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現代養殖業發展總體規劃》、《現代農業公園總體規劃》等行業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圍繞構建新區產業扶貧項目,打出組集團、找市場、搞冷鏈、建平台、創品牌等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組合拳,將全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與新區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深度融合,把做大做強全域現代絲路寒旱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以“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為方向,把特色作為新區產業扶貧項目發展的基底,使扶貧產業精細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和脫貧長效機制。率先創新打造的種養加循環產業園、新區現代農業公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等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已成為省內外政府、企業紛紛學習的扶貧產業榜樣。

2017年以來,新區重點打造特色鮮明、帶貧面廣、有競爭力優勢的扶貧產業,堅持到戶產業扶持資金使用管理“五挂鉤”原則,優化產業扶持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精准投放到戶種養產業扶持資金。2018年,對2017年底未脫貧、已脫貧但不穩定和新識別50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投入到戶產業扶持資金1153萬元,入股、配股到新區國有龍頭公司。2019年,按照“四個不摘”要求,針對2017年之前已脫貧戶3020戶又投入2302.05萬元分檔入股新區國有公司。全面推進與引進培育的中天、新希望、新區農投等10家龍頭企業建立產業扶貧合作關系,打通新區扶貧中的產業短板。引導企業運用訂單、服務、勞務、租賃等多種方式建設特色種養基地,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扶貧產業貧困戶全覆蓋。

“因為疫情,一直待在家裡,沒有了經濟來源,挺著急的。”峴子村貧困戶袁素琴去年和兒子在外地企業打工,受疫情影響,他們未能外出務工,這次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袁素琴母子到新區農投集團公司成為產業工人,負責大棚草莓、西紅柿等蔬果種植,現在母子倆每月收入達到6000多元。

來自臨夏州永靖縣的孔德榮在新區現代農業公園工作,每月工資4000多元。孔德榮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別的地方都沒有開工,聽到新區打工的朋友告訴他新區在招人,他就帶著家人一起過來了。還有很多像孔德榮一樣的群眾,來自全國不同地方,在新區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目前,新區產業扶貧項目已初具規模,在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成功樹標杆做示范的同時,累計帶動新區及全國農民就業5萬人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建平 文/圖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