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聚焦蘭州新區系列報道

構筑生態產業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崛起

蘭州新區全域現代循環農業產業鏈初步形成 

2020年09月22日15:54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構筑生態產業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崛起

蘭州新區全域現代循環農業產業鏈初步形成

近年來,蘭州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農業生態化、生態園林化、園林產業化”的思路,創新推出低丘緩坡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模式,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的方針,對生態修復區域內碎片化農地、旱砂地包括碎片化的林地與未利用地同步進行提質擴面,達到小並大、短並長、坡變平、彎變直、澇能排和互聯互通。截至目前,新區完成造林綠化20萬畝、生態修復12萬畝,系統性解決干旱、風沙、鹽鹼、水土流失的問題,並搭建起規模近百億元現代農業架構,為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地區生態治理、綠色發展不斷探索出有效路徑。

實現生態修復規劃體系化、步驟規范化

在新區現代農業公園的經濟林生態修復示范區,土壤經過平整改良后,經濟林木已經成活,林下蔬菜經濟也已發揮效益,更對遏制水土流失產生了積極作用。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負責人張愛明介紹說,新區周邊的土地以山梁溝峁為主,碎片化的土地不僅不能為當地農民帶來較好的收益,而且水土流失嚴重。現在,通過渠、路、林、田綜合治理,切實將中低產田改造成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優質高產高效”的高標准農田,實現了耕地地力提升增效和節水灌溉增效,目前已將原有生態功能脆弱、缺乏大規模綠化及提升基礎條件的黃土山丘無立木林地修復為2萬畝宜林地。另外,對生態修復區內布局分散、環境惡劣、居住空心化的村庄居住點,通過政策引導、撤並搬遷、異地新建等方式提升生活品質,將閑置出的集體建設用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實現了節約集約利用。

據了解,根據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示范區規劃,蘭州新區制定了全域國土綠化、現代農業發展、現代養殖業和現代農業公園等規劃,構建起層次清晰、體系完整、互相銜接的規劃體系。按照向東向南與蘭州市區相向發展的思路,將重點生態修復區域全面納入蘭州、白銀區域國土空間框架,合理布局、科學劃定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同時,大力推行國土綠化行動,已規劃18個生態修復項目。目前,石門溝經濟林生態修復示范區、段家川生態修復示范區、現代農業公園等9個項目現已開工建設﹔景中高速綠軸生態修復示范項目、新區南部6.3萬畝生態修復示范項目等9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實現生態修復與綠色農業發展互相融合、協調推進

在大力修復生態的同時,蘭州新區瞄准綠色、高科技、高收益、都市型農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種養加、產供銷”一體的區域現代農業,帶動產業發展,農戶增收。

在新區現代農業公園的農業雙創基地,溫室大棚裡的香菇、平菇已經到了採摘的時候。秦東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安澤文介紹說,目前已投產80座菌類大棚,每座大棚的平菇年產值可達37萬元,利潤在6、7萬元左右,並銷往全國各地。在雙創基地四千多畝地的范圍內,還將建設1200座這樣的溫室大棚,並分為果樹育苗、中草藥育苗和食用菌基地等功能區,項目完全建成后,將形成一批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也會帶動當地更多農民成為“產業工人”。

“我在這裡已經干了將近1年的時間,主要是負責採摘、拉運蘑菇,收入一個月下來能有3、4千元。”和以前靠務農收入,西岔鎮成家井村的貧困戶李寶萍是秦東農業投資發展公司一名採摘員工,她告訴記者,比起以前自己靠務農的收入提高了,現在每天來大棚都是班車來回接送,一天工作8小時,比較輕鬆。

據悉,現代農業雙創基地主要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現有160余名務工人員,在明年4月全面建成投產后可常態化解決務工人員1500人次,並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將當地農戶轉移為項目技術工人,帶動周邊農戶脫貧致富。

在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雙膜大棚內,油菜、芹菜、生菜等各種綠油油的蔬菜漂浮在水面上,神奇的是,這些基於泡沫板漂浮的蔬菜,根部沒有一絲土,完全浸泡在水裡。據蘭州新區農投集團農科公司負責人范濤介紹,結合國內外水培蔬菜生產先進經驗,我們採用“無土栽培技術+自動化智能管控”種植模式,具有“溫濕光養可調控、化肥農藥零施用、無毒防控病虫害、優質高產低能耗”等特點。目前基地擁有19座水培葉菜大棚,全部投產后可年產上海青、生菜苦苣等各類水培蔬菜近3000噸,該項目也被認定為蘭州新區首家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全域現代循環農業產業鏈基本形成

據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蘭州新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公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段家川、賴家坡、大斜溝、平峴溝4個“種養加、產供銷、康養游”一體化全產業鏈生態種養循環園。種植業方面,在全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同時,依托國有農業公司和招商引進的內蒙古田園草業公司等規模化飼草種植企業,種植7萬畝優質苜蓿、飼草玉米、燕麥等﹔養殖業方面,引進天兆豬業、新希望集團等大型養殖企業,生豬年產量可達350萬頭/年、肉羊年產量可達100萬頭/年﹔農副產品深加工方面,建成了7500畝的現代糧食加工產業園區,引進蘭糧、蓋海嘉裡、高金等精深加工企業及海大、大北農等飼草加工企業11家,飼草加工量可達150萬噸,糧食加工產業園年產值達200億元。

目前,蘭州新區集“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規模養殖、屠宰深加工、有機肥加工、冷鏈物流和肉食品加工”為一體的全域現代循環農業產業鏈基本形成。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凱 文/圖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