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助力開好頂風船

周人杰

2020年09月23日10: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放管服”改革助力開好頂風船(評論員觀察)

打通梗阻、暢通循環,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是不二法門

“要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一年一度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總結去年以來工作情況,在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基礎上,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在面臨更多逆風逆水外部環境之際,穩住經濟基本盤、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就必須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破除瓶頸,匯聚優勢,增強動力。

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放管服”改革意義重大,更具備大有作為的空間。8月份國民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的雙重沖擊,多個主要數據由負轉正,保持穩定復蘇態勢,特別是主要就業年齡群體失業率下降等,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這其中,有逆周期調節的得當,有“放管服”改革的得力。更多運用改革的辦法提高政策實施的時效性和精准性,要繼續落實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對企業開辦、許可審批等開辟通道、銳意革新。改革的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才能既助企業紓困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邁入新發展階段、激發新發展活力,需要“放管服”三管齊下、互為支撐。“放”要放得開,如在一些領域推行承諾制,力促項目依法承諾直接落地。“管”要管得住,要管出公平、管出質量,如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嚴格監管,對新興產業創新包容審慎監管、促進發展。“服”要服務好,要服務出便利、服務出實惠,如辦稅、金融等環節優化助力復工復產。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措、更實招數來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政府職能才能真正實現轉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打通梗阻、暢通循環,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是不二法門。一方面要打造更優開放環境,繼續放寬市場准入,保障外資合法權益,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運轉,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為人員往來、貨物通關、跨國經營提供便利,全面推行線上“不見面”辦事。迎風浪、匯眾流、成江海,努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將營商環境競爭力轉化為國際競爭力,我們才能盡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開好頂風船,尤其要善用“轉化”的方法。“轉化”是中國哲學的精髓,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樣認為“轉化”是辯証法的要義。發展的題目越出越難,改革的文章就要越寫越實。比如當前“放管服”改革中的紓困惠企政策,哪些是臨時舉措需要適時淡出,哪些又是可以長期穩定下來的好辦法﹔又如增強政策協同性針對性,降低企業創新和提效的成本,哪些必須改、哪些不能改,都需要結合具體探索來精准梳理,“轉化”為企業和群眾滿意的改革成果。在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節骨眼上,“轉化”思維本質上就是要求我們運用制度的力量應對風險挑戰,運用改革的辦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奮力經受住一次次壓力測試的過程中,化危為機、浴火重生。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讓改革成為惠企利民的不竭動力,讓服務型政府與廉潔政府共同發育、“干事”與“干淨”互為表裡,打破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障礙,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積極探索出未來發展之路,為“十四五”時期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責編:陳誠、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