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團以黨建引領扶貧工作——

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本報記者 董絲雨

2020年10月19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近年來,伊利集團以黨建工作引領扶貧工作,結合貧困地區的產業特征,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帶動貧困群眾提高收入﹔同時積極開展教育扶貧、就業扶持等,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黨建引領

保障扶貧工作高效推進

9月中旬,在位於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大陽村,青貯進入收割收購期。村支書呂小平望著伊利聯合產業鏈供應商在田裡用收割機收割青貯的場景,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

從2019年開始,伊利集團黨委組織10個黨支部與土默特左旗10個村黨支部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圍繞產業扶貧興農、技術扶貧興農、文化扶貧興農開展幫扶與共建,大陽村就是其中之一。青貯種植收購的產業扶貧項目確立,與黨建共建村達成收購合作,2019年共收購青貯3萬余噸,為10個結對村農戶創造收益約1000萬元。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0個基層結對子黨支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產業興農氛圍,扶貧工作高效推進。2020年,集團黨委的10個黨支部進一步與結對村構建“聯建共建體”,整合專業技術智力資源、鄉村土地資源、農民勞動力資源,定期組織專家教授為村民進行種養殖等方面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

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黨建引領是集團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發揮集團黨委和地方黨委聯動機制,集團產業項目和當地政府高度對接,抓好黨建促扶貧,實現集團與地方政策和工作重點的實時交流,使精准扶貧項目的效率和成果實現最大化。

產業帶動

為脫貧攻堅注入活水

傾力打造“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建成后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6萬個﹔籌劃發展養殖業,實施肉牛代養項目,按照500元/頭的標准給予補貼,按照市場價進行回購……產業扶貧,從源頭為土默特左旗脫貧攻堅注入活水,真正變“輸血”為“造血”,助力貧困群眾拔掉“窮根”。

如今,土默特左旗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貧困戶從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工作崗位中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做到脫貧不返貧。

土默特左旗的脫貧成果,是伊利在全國通過“產業基地精准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集團深入“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結合各地具體特點,聚焦種植業、養殖業、制造業等,通過在當地投資建設產業基地的形式,推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當地就業水平和居民收入,從根本上帶動當地脫貧奔小康。

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集團投資約21億元建設“綠色生產及智能制造項目”,輻射帶動相關產業6000人就業﹔在寧夏吳忠市,集團從2010年起累計投入超過30億元建廠,精准幫扶當地6000家養殖戶﹔在黑龍江林甸縣,集團投資約23億元建設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年均納稅額近1.8億元,新增就業約3000人。

中國社科院教授鐘宏武表示,“產業基地精准扶貧”模式不僅實現了乳制品行業的精准扶貧,也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

做好公益

讓貧困群眾真正受益

每月定期2次完成對土默特左旗31所學校1.2萬多名小學生的全覆蓋走訪任務,全年配送學生奶8.6萬多件,一年下來走了1.9萬多公裡……這是伊利學生奶團隊員工安佔國去年一年的工作量。

對孩子和未來的關注,是伊利集團脫貧攻堅精准發力的一個具體體現。2020年,集團投資2000萬元支持金山學校建設,承擔土默特左旗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金山學校的讀書費用。

近年來,集團通過多種公益行動讓土默特左旗的貧困群眾受益:投入500萬元成立扶貧公益基金,用於“補短板、強弱項”專項扶貧活動﹔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巡回診療服務,資助患大病的貧困戶﹔在現代智慧健康谷投產運營后,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貧困戶子女提供公益崗位。集團董事長潘剛說:“公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做好公益需要我們用尊重需求的態度去對待,更需要用專業保障的能力去行動。”

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抓好企業發展的同時,將發揮好龍頭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助力脫貧群眾邁向富裕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9日 第 06 版)

(責編:焦隆、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