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生態領域九項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八項

本報記者 孫秀艷 趙貝佳

2020年10月22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十三五’時期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方向。

5年砥礪前行,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完成。天藍水淨地綠的美麗中國正向我們走來。

藍天白雲持續增多。

每天早晚,家住甘肅省蘭州市段家灘的王俊杰都會沿著南河路走一走。“原來空氣污染嚴重,想在外面唱歌都感覺張不開嘴。”王俊杰說,“這幾年,蘭州空氣質量改善非常顯著,如今在黃河岸邊散步、健身,山水相映,天朗氣清,心情舒暢。”

不僅是蘭州,近幾年,全國的空氣質量總體上都在持續提升。監測數據表明,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今年1至9月,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7.2%,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預計能夠順利完成“十三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4.5%以上的目標。

碧水清流愈發澄澈。

搭載紅外線等裝備的無人機每天定點巡航,一旦發現水質異常,無人船便會自動前往採集樣本送檢﹔鐵塔上的5G智能攝像機,筑起水源地保護區的電子圍欄……為全面改善長江水生態環境,江蘇泰州建立大數據平台,整合多方信息,架起了一張立體式監測監控網。

多措並舉,持續攻堅,5年來,長江江蘇段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泰州市民欣喜地發現,江豚嬉戲的場景重現了。數據顯示,2019年,長江干流江蘇段總體水質為優﹔干、支流22個國控斷面中,好於Ⅲ類的比例為86.4%,比2015年提高23.2個百分點。

放眼全國的大江大河、小溝小汊,污水銳減,清流漸多。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達到74.9%,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為3.4%。

不僅如此,5年來,城市黑臭水體大面積消除,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捷報頻傳,近岸海域陸源污染治理有序推進。

生態系統更加健康。

健康的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近年來,我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速推進,山河披綠裝,風景更優美。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2.96%,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75.6億立方米。

今年9月初,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專家組來到青海玉樹,對公園試點以來的工作進行全面核查“體檢”。經過5年努力,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草地整體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目前,東北虎豹、神農架、普達措等10處試點均進展順利,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

生態保護機制不斷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新的空間規劃體系更加注重落實新發展理念。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持續推進,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5%。

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呈現在世人面前。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正越走越堅實。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2日 第 01 版)

(責編:焦隆、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