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物業、各方共管、化解糾紛……合肥瑤海區建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

服務用心 居民舒心(一線探民生)

本報記者 韓俊杰

2021年01月20日09: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服務用心 居民舒心(一線探民生)

核心閱讀

近年來,安徽合肥市瑤海區探索建立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引入物業公司,服務兜底覆蓋,改善居住環境﹔及時收集、受理居民生活難題,各方參與解決﹔完善網格化管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化解糾紛。大家的日子舒心了,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瑤海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區東部,是當地的老工業區。轄區內共有住宅小區560個,其中老舊小區314個。這些老舊小區以廠礦企業生活區為主,大多數建於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居住環境較差,群眾要求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意願比較強烈。

截至2019年,瑤海區共改造老舊小區154個,總建筑面積467.09萬平方米、1552棟樓、65126戶,惠及20萬余人。2020年,該區又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12個,總建筑面積58.8萬平方米、165棟樓、6390戶。

為了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瑤海區通過探索創新,建立了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由政府兜底,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如今的瑤海區,在多舉措治理之下,舊貌換新顏。

物業進小區

服務兜住底

走進和平苑小區,小區內花花草草、路面樓道收拾得井井有條、清清爽爽。但幾年前,和平苑小區還因為治理難度大,被原物業代管公司視為“老大難”小區。

“和平苑小區共有316戶居民,規模不大。但原來的代管物業公司沒有好好管理,導致物業費收不上來,管理不下去了。”和平路街道物業辦負責人回憶,和平苑小區於2000年建成,物業管理服務長時間跟不上,居民需求得不到滿足。

2013年7月,和平苑小區被列入瑤海區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新的物業公司進駐小區后,注重從居民想法出發,滿足群眾需求,居民滿意率連續幾年達到95%。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一直是瑤海區基層治理的難點、群眾生活的痛點。瑤海區立足區域整體,打破原有“樓、院、社區”界限,按照服務管理項目分類,對公共區域內的秩序管理、衛生保潔、綠化養護、便民服務等項目進行整合,實施片區化物業管理。瑤海區國資公司建立物管中心,對全區三無小區實施物業兜底覆蓋。截至目前,已對34個小區、20個零星樓棟實施物管服務,共計配備113名保安、57名保潔和18台車輛,受益居民達3萬余人﹔開展綠化修剪、公共設施設備維修、義務水電維修、孤殘人員上門服務等近百次﹔開展全天候、全覆蓋巡邏7318人次。

“以前,垃圾清理不及時、樓道雜物亂堆放是常有的事。現在有了物業,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環境干淨了,樓道也整潔了,住起來感覺很舒心。”居民程翠深有感觸。

瑤海區對不同的老舊小區分類施策,對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採取適當補貼的方式,由屬地引入物業服務公司進行管理,逐步推向市場化。通過近幾年的管理,全部實施市場化管理后,政府不再進行補貼。對產權單位失管脫管、物業服務公司無意接管的開放式老工廠區宿舍、未改造的老舊生活小區,由區國資公司成立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分期、分批入駐小區,承擔托底功能。目前,正在以轄區三個街道為試點開展相關工作。

各方都參與

會診治難題

畢阿姨是砂輪新村的一名住戶。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畢阿姨家裡的衛生間一直存在污水返水問題,經維修師傅疏通后,情況還是沒有改善。無奈之下,她向社區求助。

在接到畢阿姨家反饋的問題后,考慮到砂輪新村屬於老舊小區,繁昌路社區召開了物業管理會議,實地調研,聯動多方力量,還申請了老舊小區維修資金。不僅為畢阿姨解決了問題,還協商該棟樓的7層住戶,對樓內污水管進行了整體改造。

畢阿姨家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要歸功於瑤海區探索建立的新機制。這一機制主要包括收集、受理、協商、反饋4個方面:收集即社區網格員上門入戶詢問問題,社區志願服務隊線上線下征集問題,物業公司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開門接訪記錄問題﹔受理即“誰主管、誰負責”,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辦理事務,物業公司履職盡責﹔協商即社區、物業和黨群代表聚在一起,就居民反映強烈的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反饋即把能當面解決的個性化問題即時反饋給當事人,把大伙普遍反映的共性化問題予以公示。

瑤海區定期開展由社區、業主、相關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診,破解物業管理的疑難雜症,調動街道、社區、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的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同時,瑤海區還充分發揮社區議事會的作用。在社區議事會中,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社區民警、物業管理負責人等人員緊密聯動,共同解決問題。議事會建立問題處理情況跟蹤落實台賬,並將每個議題的議事結論、處理進展、結果反饋的情況進行登記和公示。

多方來調解

矛盾快化解

近日,長淮社區網格員反饋,轄區內金色地帶小區地下車庫存在違法建筑,佔用了消防應急通道,存在安全隱患。當即,長淮街道平安建設部、城市管理部、長淮社區、網格員聯合前往現場了解情況,並聯系了該小區物業負責人。隨后,在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物業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歷時5個多小時,成功將違建的8間房屋全部清除。

“網格員為我們小區做了一件大好事!以后社區工作我全力支持你們。”金色地帶小區的張大爺熱情地拉著網格員的手說。在瑤海區,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社區網格員不僅承擔著信息上傳下達的職責,還是構建和諧鄰裡關系的重要支點。

瑤海區積極創新矛盾化解方式,充分挖掘群眾自治力量,如:組建“專兼結合”的網格治理隊伍。整合街道、社區人員力量下沉到一線網格,設置網格長596名,專職網格員76名,兼職網格員290名。實行“1+4+N”模式,即“一長四員(網格長+城管隊員、社區民警、物業人員、信息員)+社會力量”的工作格局。大力開展“三官一律”進社區,組織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和律師深入一線開展活動,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成立“五老”調解中心,從轄區居民中挑選威望高、口碑好、熱心腸、社會經驗豐富的“五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教師、老模范),聘請為“五老”人民調解員,輔助社區法律顧問解決矛盾、化解鄰裡糾紛,得到居民群眾的信任與認可。

2019年11月,瑤海區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挂牌成立,並簽約專業律師進駐街道、社區,建立物業糾紛聯動三級調處機制。專業法律顧問每周都有半天在社區坐班。同時,建立居民法律咨詢交流微信群,線上線下及時為社區和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

除此以外,瑤海區推進“互聯網+社區”行動,建設社區服務管理一體化融合平台,還搭建了“管家幫”便民服務平台,組建“管家幫”便民服務隊。服務隊由水電維修、管道疏通等專業技術人員構成,隊員與物管中心簽訂合作服務協議,以成本費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