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有優教”蘭州模式

市政協調研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情況

譙喜龍

2021年04月16日15:51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打造“學有優教”蘭州模式

4月7日至9日,蘭州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調研組,分別前往城關區、西固區的部分中小學校,對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情況進行視察。

“成立教育集團就是為了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共育共生、共進共贏,通過抱團發展、群策群力,使得一個集團幾個校區的辦學內涵、辦學品質得到提升,同時也能促進潛力學校的發展。”蘭州市城關區通渭路小學校長陳旭方這樣說。

整合優質資源促進互利共贏

調研組走進通渭路小學二年級3班的教室,牆上的兩塊顯示屏可以同步看到中山路小學、張掖路小學同年級學生上課的情況。陳旭方說,通過這個教學平台,打破了以前每個學校封閉的現狀,讓集團內的幾所學校可以實現堂課共享,有助於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在二樓的會議室,二年級數學老師的評課研討會正在進行,十幾位老師圍繞授課內容激烈地討論著。同時,在視頻屏幕上也可以看到集團內另外幾所學校教師的研討情況。這是教學相長的情景。

通渭路教育集團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核心校和成員校之間的差距,教師的培育是最直接的著力點。”在陳旭方看來,集團化辦學,核心校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它的帶領作用,來自於雄厚的師資力量。”

據了解,開展教育集團化辦學,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學生雖身處一所學校,卻能享受到其他學校的師資、課程、活動等,這不僅可以打破限制、交流融合,更能展現出集團教育的張力。同時,集團內各學校學生可以共同參與文化學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學生社團等方面的聯誼活動。教育集團還可以整合各學校優秀教師創建名師工作室,通過工作室的相關活動,開展師資培訓,引領集團內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方式上轉型。

加大科研力度加強校區互動

“經過集團化教學嘗試,我認為可以很好地促進教育集團內部的教學資源均衡,能夠讓老師和學生體驗多種教育和不同的學習方式。”蘭州11中的老師這樣說。

調研組了解到,在中、小學實行集團化辦學后,可以將集團內的教師資源進行重新分配,也可以實行走教模式,實現教師資源優化配置,能夠改善部分學校專業教師不足問題。

政協委員許芸說,長期以來,蘭州市城區學校之間受歷史、地理位置、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各校發展存在很大差別,“熱點”學校人滿為患、“薄弱”學校門可羅雀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教育事業發展。

“以前,各個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和生源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受到平等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薄弱學校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享受更多的教育權利。同時,老師們也會因為集團化辦學得到更多的學習和展示的機會。”城關區教育局副局長徐江說。

在調研中,部分老師表示,集團學校之間的交流任教,意義是雙向的,既可以讓學生享受優質課程,又使老師的授課水平得以考驗。因為每個學校學生的數量和課時安排不同,倒逼老師不得不提煉課程的精華部分,授課既要精煉又要生動。

很多學校負責人表示,集團化辦學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不斷做出努力,不僅要做到校區之間文化的融合與創建,還要努力促成教師管理機制的完善,增強校區互動,營造更好的辦學環境。

有統一有特點才能走得遠

針對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的現狀,政協委員建議,應積極探索鼓勵校區自主發展,處理好學校整體發展與校區個性發展的關系,處理好高度統一與多元發展的關系,應注意激發校區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培育校區特色,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促進各校區自主發展與個性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實現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目標。

市政協委員馬玉琪說,“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校區自主發展的探索”工作模式,重點應強調集團學校是一個整體,應不斷完善和提升集團學校的品牌價值,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以帶動區域內高品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應挖掘校區自主發展的內驅力,各校區要根據本校區的特點和現狀,傳承優良的傳統,尋找新的教育生長點,促進集團校區的共同發展。

市政協委員劉勝說,鑒於集團學校人事安排的復雜性,尤其是教師校區間流動困難的現狀,應由教育集團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和學校的實際統一安排。應多形式、多層面地開展教研活動,以滿足全體老師學習需求,體現集團校教研的優越性。集團化辦學,不應過分強調統一而直接出現“同質化”現象,導致校區間校園文化的雷同和原有特色的流失。集團內各校區在實現制度相對統一的同時,可保持行動上的相對獨立,在制度執行上可以擁有自主性和創造性,以達到在互相學習中求同存異,各自發展。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