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長津湖》點燃我們的愛國情懷

文 依
2021年10月15日15: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長津湖》點燃我們的愛國情懷

自9月30日上映以來,迄今中國電影史上投資和制作規模最大的國產電影《長津湖》火爆了電影市場,也點燃了男女老少觀眾的愛國情懷。無論在線上線下,這部電影都引起人們的熱議,成為影響全社會的文化現象。

截至10月14日,該片累計票房已突破44億元,並刷新了國產電影多項紀錄。目前該片仍在熱映中,最終累計票房有望沖擊50億大關。

體現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

專家指出,《長津湖》表現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以往國產抗美援朝題材電影《英雄兒女》《鐵道衛士》《奇襲》《打擊侵略者》等是一脈相承的。

《長津湖》氣勢恢宏,以全景式、快節奏的敘事方式,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長津湖之戰:中美兩國精銳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與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展開了一場武器裝備對比懸殊的戰斗。志願軍戰士服裝單薄、武器簡陋、飢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冒著美軍猛烈的空襲和炮擊,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志力、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殊死戰斗,使長津湖戰役成為朝鮮戰場的重要拐點。影片呈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頌揚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少氣多”的軍魂捍衛國家主權榮譽的英雄氣概,激蕩著愛國主義的動人情懷。

在176分鐘的片長裡,冰雕連、楊根思、凍土豆……很多真實的歷史細節一一閃過,讓年輕觀眾了解並銘記這段歷史,體會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影片中有一個公認的名場面:小戰士伍萬裡覺得受了委屈,想跳火車離開隊伍,一拉開車廂門,霞光萬道映照著長城內外的大好河山,這仿佛突如其來的壯美景色,正是抗美援朝“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最直觀也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同時隱喻了志願軍戰士組成的保家衛國的“血肉長城”,充滿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藝術形象引發觀眾共情

《長津湖》以七連這群英雄兒女為切口,來展現規模宏大、波瀾壯闊的長津湖戰役乃至抗美援朝戰爭這個大主題。

專家指出,該片非常注重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頭腦冷靜、戰斗和指揮能力兼備的七連主心骨、連長伍千裡﹔叛逆倔強、從鄉村野孩子快速成長為神投手的新兵伍萬裡﹔陽光樂觀、笑口常開的戰士余從戎﹔有謀略、懂英文、活得精細的上海籍指導員梅生﹔超期服役、培養了全連一代代戰士的老炮手雷公﹔沉默寡言、外冷內熱的神槍手平河……影片以虛構的七連英雄群像作為主線,以真實的歷史人物,如決策援朝的毛澤東、帶兵出征的彭德懷、戰前動員的宋時輪作為輔線,虛實結合、時空交錯,突出了我軍高層的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吳京、易烊千璽、胡軍、段奕宏、朱亞文、李晨、韓東君、唐國強等演員塑造了鮮活飽滿的人物,為角色與觀眾的共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負責執導該片文戲的導演陳凱歌認為,沒有鮮明的性格塑造,就沒有觀眾情感的寄托點﹔沒有惹人喜愛的人物,就不能引起觀眾的關切和共鳴。該片編劇蘭曉龍曾創作過《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生死線》等經典影視作品,被視為軍旅題材的質量保証。他的作品中總會出現一個特別的連隊:鋼七連。蘭曉龍用5年時間創作了13萬字的《長津湖》最初劇本,涂抹了片中人物的底色,傳承了英雄精神。

高科技打造戰爭視聽奇觀

在《長津湖》200天的拍攝周期中,先后有1.2萬人參與前后期工作,群演達7萬人。該片以文獻記錄式全景敘事表現抗美援朝戰爭,沒有用一個資料鏡頭,而是用實拍和現代技術手段來呈現和還原歷史。林超賢和徐克導演的武戲,借助電影高科技和特效技術,打造了戰爭視聽奇觀,歷史感厚重,場面生猛。

專家指出,《長津湖》在技術上達到了中國歷史題材影片的新高度。驚心動魄的仁川登陸、興南港撤退、亂石灘轟炸以及半山民宅遭遇戰等段落,場面宏大、設計精巧,長鏡頭和快切鏡頭的使用,展現了戰斗的刻不容緩﹔大量手持攝影和快節奏剪輯使人仿佛身臨其境。炮火連天的特效場景營造出戰場血肉紛飛的殘酷性,震撼人心。有些特寫鏡頭也很出彩。如炸信號塔時,我軍狙擊手一槍打中正在繩索上滑行的炸藥包,特寫慢鏡頭展現了子彈穿過炸藥包到點燃炸藥包的整個過程,細膩精妙。

“抗美援朝這樣一個歷史上的壯舉,能夠由我們這些人呈現在銀幕上,是一件光榮的事情。”陳凱歌說。盡管一些觀眾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指出影片存在著進入長津湖段落較慢、某些細節與史實不符、結尾倉促等缺點,使有的專家感到影片“離高峰還差一口氣,離經典電影還差一個典型人物”,但無法否認影片在思想、藝術及制作上的光芒與價值。“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長津湖》是一部輝煌的戰爭史詩,一部直擊觀者心靈深處的雄壯頌歌。觀眾當能從這部電影獲得情感滋養,吸取面對當下挑戰的精神力量,從並不遙遠的歷史中尋找到信仰之源。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