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財經

金融服務須往“專”上轉(財經觀)

王 觀
2021年12月06日10: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融服務須往“專”上轉(財經觀)

  滿足實體部門和居民用戶日益復雜的金融需求,對銀行團隊專業化提出了更高標准,也為銀行創造新的金融需求、開拓業務藍海提供了新動力

  人們常說,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近期有關改善金融供給的一次採訪,讓筆者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採訪中一位專家提出,提升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的效能,需要推動設立專業銀行、專營支行。筆者不解:支持一個產業的發展,增加資金支持、創新相關產品即可,為什麼非要專業、專營銀行去做?

  專家解釋道,文化產業不同於一般制造業等行業,普遍具有輕資產、輕資本、細分行業差異較大、與社會心理密切相關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文化產業銀行信貸業務有別於傳統業務。比如,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價值、一部電影的預期收益如何衡量,並以此為依據設計開發金融產品,需要金融機構充分掌握文化產業客戶的特質,對其金融需求有更准確的理解,對其發展現狀、潛能和風險等有更全面的認識。滿足文化產業信貸需求,金融機構既要懂金融,也要“懂文化”,須有專業團隊、專業人士來開發特色產品、設計信貸流程。這麼做,不僅讓客戶得到精而優、惠而捷的信貸支持,也能讓銀行團隊專注於特定金融業務,更好地探索創新、管控風險、控制成本。

  無專精則不能成。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金融需求日益細分,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朝著一個“專”字方向轉,靠專心、專業的產品服務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服務要夠“專心”。讓一個專門的團隊、一群專業人士專注於滿足某一行業的金融需求,這種“頂級配置”對任何行業來說都是好事。事實上,“專心”的理念在金融行業也已實踐多年。比如,以往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力道總是不足,這是由於中小微企業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財務管理不夠規范、抗風險能力較低等弱項,而銀行又有績效考核、風險控制等指標限制,導致中小微企業成了銀行不敢貸、不願貸的“燙手山芋”。近年來,很多銀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為的就是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通過專部專職,金融機構能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在風險容忍度、貸款發放標准、管理考核等方面都做出專門規定,並針對中小微企業特點去設計產品和提供服務。成立文化專營支行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共同點就是銀行通過“專心”做事,兼顧“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和“有效控制防范風險”的雙重要求,實現了銀企雙贏。

  金融服務還要更“專業”。有專業的認知,是提供專業服務的前提。現代金融對專業的定義,已不止於對金融業務本身的熟練運用,還包括對服務對象認知的專業化。一位文化專營支行的行長能全面梳理電影產業的發展脈絡,對電影拍攝制作過程各個關鍵環節了如指掌,對電影產業未來發展見解獨到,更能令電影產業客戶放心合作﹔一位信貸員隻有事先就對一個行業的發展有充分了解,才能對企業是否適宜放貸、適合何種產品做出更科學的判斷。未來,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培養、吸納,或通過第三方服務,來擁有一批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比如,發展綠色金融需要掌握金融、環境等復合型知識的綠色金融客戶經理,服務高科技產業則要有一批熟悉高科技領域前沿成果、了解產業發展態勢的產品開發人員。滿足實體部門和居民用戶日益復雜的金融需求,對銀行團隊專業化提出了更高標准﹔提高專業化要求、打造專業化隊伍,也為銀行創造新的金融需求、開拓業務藍海提供了新動力。某種意義上講,專業化服務也是金融機構創新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然,專業人才只是做好專業服務的基礎條件之一。“專業”二字,是對制度規范、產品設計、流程管理等方方面面提出的總要求。金融服務往“專”上轉,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專”的路上沒有終點。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