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陝西白河縣送教上門控輟保學——

“一個都不能少”(經濟新方位)

本報記者 高 炳
2022年01月25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都不能少”(經濟新方位·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聽著女孩兒背誦唐詩,談吉國頻頻點頭,放在桌面的手指,也忍不住敲起節拍。

  背詩的女孩兒陳天賜,今年16歲,一旁坐著的談吉國,是陝西省白河縣茅坪鎮中心小學校長。

  幾年前第一次見面的場景,談吉國記得清晰:“開學報名那天,一名中年婦女滿面愁容,背著個娃娃就進了校門。”上前詢問,背娃的叫李勛彩,背上的是她的女兒陳天賜,因早產導致腦癱,無法行走。“娃娃上學,一個都不能少,當時就安排她入了學。”

  入了學,困難才剛剛開始。“課間的時候,我就去班裡看看。”李勛彩在學校幫廚、掃地,抽空照顧女兒,“最怕去衛生間,一趟要十幾分鐘,回來第二堂課都開始了。”

  母女倆每天上學、回家,要走兩小時山路。“早上太陽還沒露頭,她就起床催我去學校。”女兒讀書心切,李勛彩很是欣慰。誰料才過半年,家裡老人生了重病,丈夫還在國外務工,李勛彩思量再三,隻得帶著陳天賜回了家。

  正一籌莫展時,談吉國帶著幾名老師“送教上門”。“看我們進了屋,孩子高興得不得了。”談吉國說,各科老師都排了班,每個月至少送教兩次,每次有三四名老師。“六一”兒童節,還會專門接母女倆參加集體活動。進了校園,陳天賜略顯腼腆,卻洋溢著喜悅。在談吉國看來,“雖然常年在家,但天賜也是我們的一分子。”

  這些年,李勛彩照顧老人、女兒,還抽空養雞、種菜。“老師上門,是對我最大的支援。有一回,一次就來了兩輛車,8名老師,教美術、音樂、體育……”李勛彩說著,拿出了女兒畫的兔子、熊貓、長頸鹿,一臉自豪。

  這一次,記者跟隨談吉國再訪陳天賜。驅車走進茅坪鎮,山高坡陡、谷狹溝深。行至義和村南岔河邊,一落小院映入眼帘。下車剛走幾步,屋裡就傳來驚喜的喊聲,“快看,談校長來了!”

  進了門,隻見陳天賜坐在特制的板凳上,胸前有張小桌,擺著一本《唐詩三百首》。因反復翻看,書角已磨出了小卷兒。見客人來訪,陳天賜特別高興,開始展示自己的“背詩新本領”。有些發音,念起來不算清晰,但她一字一句,認認真真。

  “你最喜歡裡面哪個人物?”指著桌上的青少版《水滸傳》《三國演義》,記者問陳天賜。

  她想了想,回答:“我最喜歡李逵、呂布,他們本領都很大……”

  “她有空就看書,這陣子能背50多首詩了。”李勛彩高興地說,“多虧了‘送教上門’,我家娃也能識字念書!”幾年下來,小學的課程,陳天賜已經讀完。

  如今,鎮裡初中“無縫對接”,派老師定期上門。談吉國告訴記者,中心小學有61名教職工,其中40多人都來過陳天賜家。“雖然她已經‘畢業’了,但我們還常來看看,像走親戚一樣。”

  陳天賜的故事並非孤例。在白河縣教體科技局統籌下,中心小學的“談校長”多了個頭銜——鎮教育扶貧工作牽頭人。翻開統計冊,全鎮6—15歲適齡人口3583人,談吉國牽頭的工作組,成為這些娃娃們的“大管家”。

  “全鎮有22名殘疾兒童,其中10人隨班就讀,5人上特教學校,7人送教上門。”談吉國說,“不管哪種形式,但求6個字,‘一個都不能少’。”

  茅坪鎮的努力,是白河縣控輟保學的一個縮影。縣裡通過實施“雙線七長”責任制——夯實縣長、鎮長、村長(村主任)“行政線”責任,教科局長、校長、師長、家長“教育線”責任,聯動聯保,層層簽訂責任書,做好控輟保學。

  如今,白河縣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為100%,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資助全覆蓋。

  “白河地處秦巴山深處,‘土無三寸厚,地無百畝平’。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白河縣委書記李全成說,教育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教育、興縣富民,是我們‘斬窮根、奔富路’的最根本途徑”。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