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一輩子為百姓唱好戲(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袁丫丫
2022年06月21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輩子為百姓唱好戲(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百姓的喜愛是戲曲傳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來,我克服重重困難,把高質量、正能量的秦腔劇目帶到百姓身邊,百姓則用最熱情、最質朴的情感回饋我,這是我藝術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准,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這啟示我們,文化傳承創新離不開百姓支持和喜愛。

  秦腔植根鄉土,群眾基礎深厚。它源自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唱腔充分吸收關中方言特色,藝術風格豪邁、粗獷、剛健。在多年基層演出過程中,我發現《鍘美案》《五典坡》《竇娥冤》等經典劇目大家耳熟能詳,無論老人還是中年人都能隨口唱上幾句,一些年輕人在長輩影響下,也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秦腔唱出了一方水土的民俗風情和百姓的精氣神,歷經數百年發展依然充滿生機。

  戲曲藝術民間走,送戲送到大門口。百姓的喜愛是戲曲傳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來,我克服重重困難,把高質量、正能量的秦腔劇目帶到百姓身邊,百姓則用最熱情、最質朴的情感回饋我,這是我藝術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廣袤的西北地區,基層院團在演出時常常要與嚴寒作斗爭。有一次送戲進鄉村,大雪紛飛,冰凍三尺,土台子后面的山頭白雪皚皚,我們不得不圍在火爐旁化妝。旦角、生角的服裝尤其單薄,但如果裡面穿很多衣服,就不能展現服飾和身段之美,劇目的藝術性也就打了折扣。大家毫不猶豫地換上演出服——再冷都要堅持,再冷都要斗志昂揚,因為每一場演出都承載著觀眾的期待。

  當晚演出劇目《春江月》,主題是母愛,表現的是一位普通女性與人為善、無私奉獻的品質。我飾演的主人公柳明月從自家門前抱回一個啼哭的嬰兒,助嬰兒脫險,將他撫養成人。而后,柳明月又幫助他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讓一家團圓。面對金銀財寶、榮華富貴,柳明月婉然笑拒,返歸山鄉。作為一名母親,我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融入表演。我帶著最真摯的情感從小姑娘演到老婦人,根據不同年齡段,用變化的唱腔塑造人物。劇中有一場離別的戲,演唱過程中我情不自禁流下淚水,台下也響起一片啜泣聲。那個晚上,觀眾們頂著大雪,露天觀看了3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出結束后,他們又到后台與演員合影,喜愛之情溢於言表。那一刻,我懂得了藝術溝通心靈的意義。

  走近百姓,能促進戲曲藝術創新內容形式,唱出時代內涵。秦腔藝術要創新,最直接、最鮮活的素材就是新時代真實生動的故事。我主演的脫貧攻堅主題秦腔劇目《村上春秋》,講述了主人公萬芬芳到牛嘴梁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農民建設扶貧產業基地的故事。這部作品情節上都是“小事”,但正是荒地整治、暴雨中挽救養殖場等一個個身邊的故事,展現出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面貌和奮斗精神。百姓故事讓劇目生活氣息足、戲劇沖突合情合理,避免了敘事的概念化、空泛化。在舞台布景、服裝、唱腔等方面,創作團隊根據情節作出更貼近當下現實的創新,讓觀眾聽著熟悉,看著真實。另外,我們還根據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當代生活風貌,吸收話劇、舞蹈、小品等其他藝術形式優長。隻有如此,秦腔藝術才能緊隨時代步伐,永葆生機活力。近年來,我們西秦腔研究院創排了多部劇目,有展現鄉村生活和愛情故事的秦腔現代戲《山裡紅》,有情節跌宕、場面宏大的秦腔歷史戲《大秦文公》,還有以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石窟的第44窟為原型、贊頌善良品質的《麥積聖歌》。這些劇目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蘊含時代氣息,也在巡演過程中根據觀眾反饋不斷修改完善。

  7歲時,因為熱愛,我向父母提出學戲的願望﹔9歲那年如願進入戲校,成了學校裡年紀最小的學生。從藝生涯中,許多前輩藝術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唱好戲也是為人民服務。”隨著演出經歷的豐富,我對這句話的體會越來越深。我會繼續弘揚優良傳統,扎根火熱生活,一輩子為百姓唱好戲。

  (作者為秦腔演員、甘肅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1日   第 20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