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張掖:層林盡染祁連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侯洪建
2022年10月10日08:18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祁連山位於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黑河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祁連山脈橫亙在甘肅和青海之間,古時被匈奴稱為“天山”。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李白筆下的祁連山盡顯雄渾和壯美。山谷中流出的黑河水滋養著張掖大地的村庄和城市。山丹馬場蒼茫遼闊的草原上,駿馬奔騰,羊群撒歡兒。

這是如今生機盎然的祁連山的縮影。

近年來,張掖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舉全市之力整治修復生態環境,祁連山生態環境“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黑河濕地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等重大項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祁連山生機盎然

深秋時節,祁連山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平羌口資源管護站就在山腳不遠處。一大早,站長李俊德收拾停當,准備進山巡護。“以前山坡上放牧的人多,牧草都被牛羊啃光了。近幾年保護區封山禁牧,野生植物得到恢復,野生動物也多了,3月份我還看到白唇鹿跑到山下樹林裡覓食呢。”李俊德在站上工作10年,他親眼見証了祁連山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

中科院一份關於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及生態環境變化評估顯示,祁連山整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持續向好。草地面積明顯增加,植被生長狀況總體改善。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上,一群野生白唇鹿覓食嬉戲。

在河谷地帶,幾十頭藏野驢邁著輕盈的步伐奔跑。

在遠處蔚藍色的湖泊和雪白的山峰映襯下,一隻雪豹正沿著陡峭的山體向上攀爬。

……

“這些珍貴的照片和視頻都是我們通過野外視頻監控系統拍下的,當野生動物從設備面前走過時,就會被感應並‘逮’個正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信息管理科副科長袁斌介紹,通過這些設備隨時觀察保護區內動物生長和活動情況,從而減少人員進入保護區的次數,降低對動物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張掖天然林保護工程、封山禁牧和移民搬遷等生態保護工程的深入實施,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生存壓力明顯減小,種群呈快速恢復的趨勢。

北京林業大學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祁連山保護區22個保護站中,雪豹數量在350隻到500隻之間。多年難覓蹤跡的珍稀物種頻繁被發現,藏野驢、白唇鹿、馬麝、馬鹿、岩羊、狍等大型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上升,藍馬雞、血雉、淡腹雪雞、斑尾榛雞、雉鶉等珍禽種群數量也在快速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成果顯著。

從祁連山的崇山峻嶺中汩汩流出的黑河水給張掖帶來了生機勃勃的綠洲,給予了這片身居內陸、干旱少雨的土地活力,也阻隔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侵。

有水成綠洲,無水是沙漠。隻有保護好珍貴的水資源,人們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秋日的臨澤,溪流縱橫,植被茂密,野鴨忙著捕食藏匿在淺草灘裡的昆虫,一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黑河在臨澤縣境內流淌56公裡,以黑河為主的河流渠系是臨澤綠洲賴以生存的基礎。

“以前人們往河裡亂排污水、傾倒垃圾,污染了河水。通過這兩年治理,村裡的河道更干淨了,水更清了,天鵝、白鷺、赤麻鴨經常在這邊棲息、覓食。”蘆灣村村級河長王興杰述說著近幾年河道的變化。

近年來,臨澤縣堅持治理與保護並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持續鞏固和深化河湖長制,堅持治理與保護並重,推動河湖面貌根本好轉,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態功能持續提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近年來,張掖市堅決扛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政治責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整治生態問題。如今,張掖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張掖干部群眾的持續努力。

張掖縱深推進祁連山和黑河濕地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鞏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水平。

——通過拆除設施、封堵礦井、清理現場、平整覆土、種草造林、圍欄封育、加固護坡和自然恢復等方式,對117項探採礦項目實施治理和植被恢復工作。

——通過開展現場及周邊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對保留的水利水電項目配套建設垃圾清運、污水處理等設施,對引水式電站全部建設不受人為控制的生態流量下泄工程設施和監控視頻,36項水利水電項目全部得到規范化整治。

——對11項旅游項目全面落實生態恢復治理措施,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對景區內環境進行全面整治。

——對保護區內交通、通信、養殖等15項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不符合規定、影響生態環境的關停退出,拆除設施設備,實施生態恢復治理。

在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波光粼粼的湖泊中,美麗優雅的黑天鵝徜徉其間。蘆葦花穗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

“現在每逢周末,女兒就要來濕地公園玩耍。這裡離市區近,環境也好,還有野生動物可以看。”甘州區的葛女士說,黑天鵝在靠近人時也不害怕,人和自然很和諧。

張掖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總抓手,實施黑河流域濕地保護工程,秉承“保護、修復、提升”的原則,通過整理濕地、水系疏浚、退耕還濕、植被補植、巡護通道和觀景棧道建設,形成連片整體性濕地景觀。經過治理和修復,如今,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和與之相連的潤泉湖公園、盧水灣景區,擁有了集中連片的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萬畝,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成為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也成為張掖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天然氧吧”。

“濕地公園作為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對於維護西北荒漠地區的生態安全意義重大。”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葉其炎說。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是減輕沙塵暴危害、保護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安全的前沿地帶,也是流域內人們生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張掖市甘州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胡楊林一片金黃,與遠處蔚藍色的弱水湖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深秋畫卷。很多游客來此拍照留念、騎行健身。

“以前,黑河沿岸都是戈壁亂石灘,還有砂石料坑。”甘州區青綠林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勇說。

現在,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張掖市甘州區在昔日黑河灘涂上建成城市森林公園,為廣大民眾提供城市休憩綠色空間,昔日戈壁亂石灘,如今已成為城市后花園。

“現在萬畝常青苗木儲備林基地已完成8000多畝。”甘州區黑河林場場長蒲興元介紹, 這片林不僅為黑河流域整體生態筑牢了“綠色屏障”,而且產生了經濟效益。

位於祁連山腳下的山丹馬場,已形成以牦牛、藏羊養殖為主,馬牛羊驢並舉的牧業格局。目前,山丹馬場共存欄馬428匹、牛7612頭、羊22785隻、驢560頭、馬鹿65頭。

同時,山丹馬場大力發展規模種植業。“馬場以前主要種植油菜籽、啤酒大麥和青稞。但是這些作物抗災害能力比較弱。”中農發山丹馬場黨委辦公室主任任培文說,目前馬場正重點培育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青割燕麥草種植、高效節水三大基地,向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效益。

近年來,山丹馬場在保護好祁連山生態前提下,正在建設綠色生態農業轉型發展示范區、國家優質馬種質資源培育養護基地、“牧馬人”精神文旅協同發展傳承基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高,綠色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新時代,張掖市正以筑牢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使命,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夢想。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