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扁鵲三兄弟與醫改(新視野)

熊 建
2022年11月08日14: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扁鵲三兄弟與醫改(新視野)

有一個蘋果園,時不時會生些病虫害,出現不少爛蘋果。於是,果園老板就請了一支保養團隊,約定了這樣的酬勞支付方式:團隊來的次數越多,清除的爛蘋果越多,給的錢就越多。

一開始,老板很高興:這個團隊很積極,沒過多久就來一趟,每次都清除出很多爛蘋果,可謂成效顯著。

但慢慢地,老板就愁眉不展了:支出逐月增加,爛蘋果不斷增多。問什麼原因,答復要麼是周邊環境問題、地下水質問題,要麼是保養技術需要升級、管護工人培訓不夠,導致爛果率居高不下。

后來,老板換了一種支付方式——總承包:按照上一年的果園總支出,比如10萬元,包干給保養團隊,不管你來幾次,不管你用什麼技術、用什麼人,隻要年底保証爛果率在一定區間裡,這筆錢就都給你。結果,團隊來的次數少了,爛蘋果也少了,果園的總體效益上去了。

同一支保養團隊,表面看,只是換了支付方式、激勵方式,就產生了大相徑庭的效果。其實是換了績效目標——從清除爛蘋果到維護蘋果健康。背后的道理很朴素:如果把下雨的能力交給賣傘的人,那雨就不會停。

醫改也應如是觀。

我們樂於看到醫療技術高歌猛進,樂於看到新藥新方不斷上市,樂於看到醫療器械持續升級,但這些只是維護大眾健康的一方面,屬於充分不必要條件。

曾經廣受詬病的“看病難”“看病貴”其實是一種末端表現,根本問題在於把按勞取酬機械地引入了醫療體系、醫療機構,以治病為中心。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深化醫改,讓藥品回歸治病功能、讓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必須緊緊圍繞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預防為主,加強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

換句話說,治病是中下策,讓老百姓健康才是最高級的做法,才是上上策。對此,中國已經有不少地方在實踐了。

比如福建三明,早在2017年1月就組建了縣級緊密型醫共體——縣總醫院,擔負起為全縣居民健康負總責的職責,並將縣域內醫保基金打包給縣總醫院,實行“超支自負、結余留用”的做法。

在此基礎上,三明將市縣兩級醫院醫護人員的收入和下基層坐診、健康管理、疾病防控、科普宣講等挂鉤,實現“群眾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的同時,醫生護士拿高薪”,有效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和分級診療落到實處。

如今在三明,鄉村醫生為村民看病抓藥的時候,會一次開出“三張處方”:藥品處方、生活運動處方、飲食處方。除了常規的藥物治療外,每一份處方都列了10余條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管理等提出了建議,不光重“治”還重“防”。得益於此,三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疾病預防關口不斷前移,群眾獲得越來越多的健康紅利。

這樣的醫改實踐和理念,讓人想起古書《鹖冠子》裡講過的那個故事。

魏文侯問神醫扁鵲:你們兄弟三人誰醫術最好啊?

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下。

魏文侯說:為什麼這麼說?

扁鵲說:我大哥在人家未發病之前就把病根給除了,防患於未然,因此名氣連家門口都出不去﹔我二哥能在人家病情剛起時就給治好,就好像他每次看的都是小病一樣,所以他的名聲不出當鄉本土﹔我呢,看起大病來,又是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又是用些猛藥貴藥,又是開刀做手術,所以人人都覺得我的醫術最高明。

然后,《鹖冠子》的作者得出結論:好的醫生消除疾病,差的醫生打敗疾病。消除疾病,雖然無名,但成就了大的功業﹔打敗疾病,病人就算僥幸不死,身體也受到了重創,元氣大傷。

如今,醫改這項關系著14億多人民健康福祉的事業,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醫療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加快轉型。如果扁鵲三兄弟泉下有知,看到這一幕,他們一定拍手叫好。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