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關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關愛老人 警惕“記憶橡皮擦”

2023年09月22日14:59 | 來源:蘭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關愛老人 警惕“記憶橡皮擦”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我國已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現有患者近100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0萬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高齡老年人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升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數。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主題是“立防立治 無問早晚”。有一些老年人,記憶正在被悄悄“偷”走,他們可能會忘記回家的路,忘記親人,甚至忘記季節變換和吃飯、睡覺,這個“小偷”便是阿爾茨海默病。為了預防病人走失,醫護人員和照料者為他們佩戴了“黃手環”,希望全社會共同關注這個群體,都能認識這隻小小的“黃手環”,遇見時對他們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聶阿姨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患病多年,她從一個利落的職業女性衰退到一位面容呆滯、反應遲鈍,全天候需要人照顧的病人。在她身邊始終站著她的老伴田叔叔。“這個病非常考驗照料者,他們對患病的親人不但需要超出常人的耐心、細致,面對阿爾茨海默病后期帶來的並發症,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護理能力、掌握相關康復手法和心理安撫方法。”甘肅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干部病區副主任醫師任濤文告訴記者,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表現有很多,一旦確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那麼,老人出現什麼症狀家裡人就需要警惕起來呢?如果你的父母總愛忘事,尤其是近記憶力減退,比如他會忘記早餐吃了什麼、午餐吃了什麼﹔空間定位能力下降,比如他自己出門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計算力下降,購物經常算不對錢﹔語言表達出現困難,忘記簡單的詞語,比如將一支筆,說成“那個寫字的東西”……任濤文梳理出十大症狀,希望引起公眾的關注。

阿爾茨海默病有明顯家族傾向

“臨床以65歲以上老年人居多,但近年來60歲以下人群患病者也不少見。據分析、梳理,我們發現,年齡在60歲以下的病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比如有明顯的家族傾向,父母或祖輩中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此外,文化程度較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抑郁症、腦外傷等疾病﹔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飲食不平衡﹔不喜歡與人社交、不喜歡動腦等,都是高危因素。”任濤文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重阿爾茨海默病的篩查。原因是糖尿病會一定程度地導致認知功能減退。現代人容易走極端,從以前的大吃大喝,到現在的不吃不喝,這些不良行為可能因飲食結構不良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終成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誘因。

楊叔叔發病時隻有56歲,他文化程度較高,是一位教授。從找不到回家的路,到確診患病,接受規范治療,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楊叔叔記憶完全喪失,已經不能自理,癱瘓在床,生活起居依靠家人照顧。

“60歲以上男性病人比較常見,楊叔叔的母親就曾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楊叔叔目前完全依靠照料者,現在主要治療目的是預防並發症。因為病人大小便失禁就會導致泌尿系感染,長期臥床會出現皮膚壓瘡、褥瘡和肺部感染等情況。”任濤文說。

照料者:應該被關注的群體

阿爾茨海默病像一枚橡皮擦,擦去患者腦海中的記憶,既殘酷又令人悲傷。“自己苦點兒累點兒都能挺過去,但是被自己深愛的人忘記,是一個殘酷的難以接受的事實。”在採訪中,記者聽到了患者家屬的共同心聲。

張玉霞是甘肅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干部病區護士長,她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照料者也是應該被關注的群體。由於長期甚至24小時與病患形影不離,他們跟社會脫節,承受著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壓力,需要被理解和接受心理疏導。“病人到晚期完全依靠照料者。科室會定期培訓照料者,對他們進行宣教,針對他們照顧的患者病程的不同階段給出建議,包括飲食起居、康復手法、心理安撫等方面。”張玉霞說,楊叔叔能存活十年以上,說明他被照顧得很好。

為了防止走失和意外傷害,病人需要24小時陪同,這是對照料者的“非常考驗”。“阿姨,這是誰啊?”當醫生指著聶阿姨的老伴田叔叔問時,“這是我爸爸”,聶阿姨答道。田叔叔已經習慣了妻子這樣“介紹”他。他牽著妻子的手就像牽著一個小朋友。“我愛人現在的認知水平隻有3到6歲。她除了我誰也不認識,對旁人戒備心很強。”

聶阿姨今年70歲,剛退休不久就得了病。“阿姨與很多病人不同,她穿著打扮很整潔,沒有絲毫異味。被叔叔照顧得很好。叔叔的心態好,面對病情越來越嚴重的妻子,他從不曾放棄,做到了堅持治療、定期復查。”任濤文告訴記者,阿爾茨海默病雖然無法治愈,但是通過長期服藥可以延緩病程。

據悉,阿爾茨海默病已被列入慢病管理,納入長期門診,一些用藥可以報銷,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患家庭的經濟壓力。

早期情緒障礙不易甄別

張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婦,發病時67歲。她早期的突出症狀是以情緒異常為主,以前安靜溫順的她突然變得喜怒無常,會莫名其妙哭泣。孩子們很孝順,發現異常后連忙帶母親去看精神科,一開始被診斷為老年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藥物后沒有明顯好轉。直到出現嚴重的記憶力減退和其他功能障礙時,才到神經內科就診。

任濤文說:“阿姨的子女發現做了一輩子飯的媽媽,有一天竟然不會使用燃氣灶,這才發覺情況不妙。通過測試量表顯示為認知障礙,評分很低。一系列檢查后診斷張阿姨患了阿爾茨海默病。經過幾年的規范治療,阿姨目前情緒比較穩定,還找回了一部分記憶。”

健忘不是老年人的“標配”

任濤文表示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伴隨老齡化不斷加劇,我國已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現有患者近100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0萬人。另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總量將達1.3 億人,為 2020 年高齡老人的四倍。高齡老年人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升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數。

任濤文告訴記者,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有效治療辦法,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僅能改善症狀、維持功能,並不能改變疾病進程和結局,因此,結合多種診斷技術進行早期精准診斷和綜合性管理對於患者的意義重大。

“患病后,不是所有的症狀都會出現,有的是陸續出現,有的是單獨出現,而80%的病人以記憶障礙為主。關於阿爾茨海默病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人老了,忘性大,甚至變得傻一些,都很正常’。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病是病理性改變。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子女缺乏相關知識,沒有及時發現父母患病的‘苗頭’而耽誤了病情,送醫就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正所謂早發現、早干預、早受益。”任濤文說,張阿姨的子女后來回憶時講起在出現情緒異常前母親就經常忘記關水龍頭、冰箱門。

預防是關鍵

任濤文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是關鍵。老年人自身、子女應主動了解防治知識,有危險因素者可以通過篩查了解自身的記憶改變,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正確服藥以減輕症狀,延緩病程。子女如果發現父母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症狀,要盡快帶他們到醫院就診。

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應多用腦、勤用腦,可以進行一些理解力、注意力、判斷力訓練,如讀書看報、回憶老照片等,或者進行麻將、扑克、象棋、填字游戲等益智活動。適當參加有氧鍛煉,每周150分鐘以上,或者每周4到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鍛煉。經常做手指動作的頭腦體操,如手工藝、雕刻、制圖、剪紙、打字,以及練習用手指彈奏的樂器等。遵循“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習慣。還要戒煙、戒酒,保証睡眠。多參加社會活動,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改善情緒、增加認知能力,及時治療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問題。

阿爾茨海默病的十大症狀

老人出現什麼症狀家裡人就需要警惕起來呢?任濤文介紹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十大患病症狀。

症狀一:記憶力下降。以近事遺忘突出,不記得剛剛說過的話或者做過的事,日常生活受影響。

症狀二:無法勝任熟悉的工作,處理事物出現困難,比如不記得如何使用燃氣灶、如何撥打電話等。

症狀三:語言表達出現困難,忘記簡單的詞語,經常會詞不達意,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詞匯,比如以“炒菜的東西”代替“鍋”,以“用來寫字的東西”代替“筆”等。

症狀四:對時間、地點、人物感到混亂,有時分不清年月日和季節,分不清白天黑夜,甚至在自家周圍都會感覺陌生。

症狀五:判斷能力下降,判斷力受損,難以處理復雜事務。比如胡亂反復買東西、借錢給陌生人等。

症狀六:理解力下降、抽象思考困難,交流出現障礙,跟不上他人的交談思路,比如不會處理賬單,看不懂報紙,聽不懂別人說話等。

症狀七:東西放置錯亂,失去追溯能力,比如把水果放在衣櫃裡,把襪子放到餐桌上等。

症狀八:情緒或行為的改變,喜怒無常,不明原因地沮喪、煩惱、恐懼或者急躁、易激怒。

症狀九:性格改變,比如變得猜疑、抑郁,甚至產生幻覺、妄想,覺得有人要加害自己。

症狀十:喪失做事的興趣及主動性,對於和他人打交道缺乏興趣,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趣,從而退出社交活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玲 劉曉芳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