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累計抽引長江水400多億立方米

守護清水北上 夯實國家水網(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王 浩 李曉晴
2023年11月15日17: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護清水北上 夯實國家水網(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來,累計抽引長江水400多億立方米,緩解蘇北、魯北和膠東半島缺水問題,惠及沿線超6800萬人。南來之水汩汩北上,南水北調東線保障了受水區供水安全,為北方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水資源支撐。

南起江蘇揚州的長江岸畔,北至天津,東抵膠東半島,南水北調東線,宛如清水長廊,潤蘇北,濟齊魯。

這是一條通江聯河的水脈。一路牽手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綴連起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南水北調東線打通長江水北調大動脈,夯實國家水網主骨架。

這是一條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南水北調東線與京杭大運河同行北上。通水系、增水深、拓航道,古老運河,千帆競渡,“黃金水道”含金量更高。

從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至今,10年來,南水北調東線累計抽引長江水400多億立方米,緩解蘇北、魯北和膠東半島缺水問題,惠及沿線超6800萬人。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水利部推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不斷擴大工程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受水區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10年來,長江水入魯61.4億立方米

“南水”入村,苦水村告別了苦咸水。“水垢少,口感綿,好水熬出的米粥又稠又香。”山東省夏津縣北城街道苦水村村民王家國說。

夏津縣地處引黃工程末端,地表水少,地下水苦,用水曾是大難題。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長江水來到夏津縣。“縣裡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鋪設50多萬米管道,讓家家戶戶喝上長江水。”夏津縣水利事業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王明軍介紹。

從城鄉居民飲水到工農業生產用水,南水北調東線促進了水資源優化配置,長江水成了“振興水”“幸福水”。

鄉村產業有奔頭。曾經,水是苦咸水,地是鹽鹼地,一畝地糧食產量隻有四五百斤。苦水村黨支部書記王憲寶說,清淤泥、開溝渠、挖排鹼溝,用清水澆地,鹽鹼地得到有效治理。村裡種起油葵,每年村集體增收5萬多元。

企業用水有保障。“供水穩定,水質優良,我們發展底氣更足。”夏津縣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水處理中心經理助理馬宗鵬說。長江水有力支撐當地紡織服裝、生態環保、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

南水北調東線是發展“保障線”。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東線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魏軍國介紹,江蘇形成雙線輸水格局,實現江淮聯調。在山東,調引長江水的渠道與膠東半島供水干渠相互聯通,構筑“T”形骨干水網。多水源協同配置,供水保障能力更強,10年來累計調水入山東61.4億立方米,受水區內城市的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証率從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10年來,水質斷面達標率由3%提高到100%

一條港河跨兩省,一邊是山東微山縣西平鎮,一邊是江蘇沛縣大屯街道。

港河匯入南四湖。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輸水干線和天然調蓄湖泊。東線調水,成敗在水質,關鍵是治污,治污重點又在南四湖。這裡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市、區)的來水,主要入湖河流53條,水網交織,治理難度大。

定期巡查港河,是西平鎮六營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魏衍水的職責。一次巡河中,岸邊覆蓋的一層新土,引起魏衍水警覺,挖開后,發現了正在排放污水的暗管。“經現場查看,發現這是一處生活污水排污口。”魏衍水第一時間聯系溝通,村干部入戶做工作,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多部門研究整治方案,及時封堵排污口。

邊界河湖從“兩不管”變成“合力管”。信息情況聯通、矛盾糾紛聯調、非法行為聯打、河湖污染聯治、防汛安全聯保,微山縣和沛縣建立邊界河湖治理五聯機制,攜手守好南四湖。“一旦發現問題,兩地及時溝通,混合編組,共同執法。”微山縣水務局水政監察大隊大隊長董瑞介紹。

“水鄉人家,環境變好,村民種水稻、葡萄,辦起了農家樂,吃上了‘生態飯’。”魏衍水說。如今,微山縣與周邊8個區縣簽訂補償協議,明晰上下游水質保護責任。南四湖躋身全國優良水質湖泊行列。

全線治污,護送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調東線沿線實施471項治污工程,相關地區多措並舉開展水生態治理。通水以來,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入河總量減少了85%以上,水質斷面達標率由3%提高到100%。

南水北調東線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線”。“南水北調東線先后向南四湖、東平湖、濟南小清河等累計生態補水7.37億立方米,向大運河補水3.34億立方米。江蘇、山東受水區城區共關停地下水開採井6274眼,實現地下水壓採量5.51億立方米。”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井書光說。

13級泵站提水爬升65米,工程安全運行水平不斷提高

南水北調東線,總揚程65米。水往高處流,靠的是13級泵站,一級一級提水北上。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的洪澤泵站,是第三梯級泵站之一,泵站加壓提長江水入洪澤湖。洪澤泵站管理所運行員劉雨琦,每天巡檢、記錄、保養,確保“大塊頭”正常運行。“過去靠人盯,辨聲音,找故障,20個人管一座泵站。如今用上數字孿生技術,泵站裝上‘聰明大腦’,大數據診斷,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劉雨琦說。

在位於南京市的調度中心,洪澤泵站的5台泵組數據實時顯示。指著屏幕上躍動的聲紋數據,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水源有限責任公司科技信息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黃富佳說:“我們深度挖掘170多萬條聲紋數據,AI智能識別各種不同狀況下的聲紋。不管是軸承損壞,還是內葉片撞擊外殼,我們都能及時鎖定故障點。”

數字技術讓調水更精細。以前開幾台機組、葉片運行頻率如何調,技術人員隻能靠經驗做判斷。如今,大數據構建起智能調控模型。“輸入調水流量,模型就能給出最優解,用最低的能耗精准提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黃富佳說。

數字賦能,南水北調東線運行更智慧。打造數字孿生洪澤泵站、鄧樓泵站先行先試項目,構建智能調度、工程安全監測、水質監測預警等智能應用場景,工程安全運行水平和效率不斷提高。

持續調水,京杭大運河全年通航裡程達877公裡

11月7日,船長徐衛駕駛貨船,從山東濟寧市任城區的龍拱港,駛向梁山港。

“這條水路如今越來越好走,兩港之間隻需一天左右。擱以前,水淺河窄,遇上堵船,少說得一周以上。”徐衛說,這幾年梁濟運河水位變深,航道更暢通,過去隻能通過1000噸的運輸船,如今兩三千噸的運輸船暢通無阻。

梁濟運河是京杭大運河通航航道的最北段。南水北調東線調水運行期間,抬高水位,保障主航道水深。目前梁濟運河達到二級航道運行條件,2000噸級運輸船從梁山港直達長江,成為通江達海新通道。

運河畔,一座新港口拔地而起。從一片水窪地,到一座18個2000噸級泊位的現代化港口,梁山港僅用兩年時間建成通航。“向南開挖17.5公裡航道,連通京杭大運河﹔向北建設9.18公裡鐵路專用線,連通瓦日鐵路,梁山港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多式聯運。”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綜合辦事務員孔澤凱介紹。

曾經,濟寧內河航道中,三級以下航道佔比接近七成。孔澤凱介紹,近年來,通過開展京杭大運河航道升級、南水北調東線持續調水,主航道水深從3.5米增加到4.2米,濟寧通過大運河可抵達長三角、珠三角,物流成本降低10%至30%。

南水北調東線重塑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優勢。井書光介紹,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打通了京杭大運河東平湖至南四湖航道,增加裡程62公裡﹔通過持續補水,改善京杭大運河濟寧至長江段的航運條件,航道升級為二級航道,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目前京杭大運河全年通航裡程達877公裡,運河水運能力不斷提升,進一步暢通南北經濟循環。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