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山東從上級醫院選拔“業務院長”,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幫扶

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基層

本報記者 李 蕊
2023年12月07日21: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基層(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②)

核心閱讀

建設特色專科,提升技術水平﹔引進急需人才,促進學科發展﹔完善轉診流程,暢通轉診渠道……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山東省啟動“業務院長”試點,從二級及以上醫院選派業務骨干到鄉鎮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開展全面幫扶,惠及廣大群眾。

隔三差五的眩暈,十幾年的老毛病,不打針不吃藥,去鎮衛生院做了幾次治療,竟慢慢康復了。這令山東省廣饒縣大碼頭鎮東雷埠村村民劉健美感到不可思議:“多虧縣裡來的專家!”

劉健美口中的專家,正是廣饒縣選派到鎮衛生院的“業務院長”杜子強。

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2018年,山東省啟動“業務院長”試點,從二級及以上醫院選拔業務骨干到鄉鎮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開展兩年“造血式”幫扶。2019年,這一工作在全省推開,截至目前,已累計選派6批1900余名“業務院長”,惠及群眾62.8萬余人次。

迎來這批專家后的小鎮衛生院有了哪些改變?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強化技術幫扶

建立特色專科

不久前,劉健美的老毛病又犯了,感覺惡心想吐。聽鄉親們說,鎮衛生院來了一位專家,她便慕名而去。

大碼頭鎮是廣饒縣最偏遠的鄉鎮,去往縣城就診不便。從前,每次眩暈,劉健美都以為是頸椎病惹的禍,便去村衛生室輸液,卻遲遲不見好。今年6月,廣饒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杜子強作為“業務院長”,被派到大碼頭中心衛生院開展幫扶。

在家人的攙扶下,劉健美踉踉蹌蹌地來到鎮衛生院,做過各項檢查后,發現一切指標正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經杜子強一番診斷,“謎底”終於揭開了——原來,劉健美患的是耳石症。

杜子強迅速對其進行手法復位,根據耳石脫落的方位,扶著她的頭,連續做了幾個動作:起來、躺下、頭部扭轉……半小時后,“迷路”的耳石顆粒回到了前庭裡,劉健美的眩暈症狀基本消失。

按照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醫院特色專科建設要求,各“業務院長”根據自己及派出單位的特長,積極開展創建工作。杜子強立足自身優勢,發揮傳幫帶作用,在鎮衛生院內科中成立眩暈組,重點傳授耳石症診斷和治療方法,並在醫院“國醫堂”門診中開設了有助於耳石症恢復的前庭康復訓練。

“手法復位,醫生對方向、躺姿都要有精確的把握。”杜子強邊治療,邊教學。目前,鎮衛生院眩暈組成員已掌握部分耳石症的診斷和復位手法,周邊鎮街50余名耳石症患者在這裡得到治療。

“在廣饒縣,跟杜子強一樣的‘業務院長’共有8名,他們在基層衛生院建立疼痛、肛腸等18個特色專科,帶動醫療業務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廣饒縣全民健康保障中心主任呂揚說。

目前,通過“業務院長”下沉基層,山東省已建成特色專科近1800個,培養內、外、婦、兒、中醫等專業技術人員6500余名。

推動規范管理

提升服務能力

盡管做了心理准備,趙以剛還是“吃了一驚”:“本想到基層‘大顯身手’,可真來了,才體會到現實的不易。”

為啥這麼說?原來,趙以剛是臨沂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2019年,被選派到河東區八湖鎮衛生院任“業務院長”。“鎮衛生院說有‘大型設備’,結果一瞧,是一台用了5年的X線拍片機、一台用了10年的彩超機,拍出的片子分辨率低,隻能看到模糊的人影,全院連一台心電監護儀都沒有。”趙以剛說。

不久后,趙以剛接了第一場手術,可僅有一台額燈、一台瓦燈,手術很難開展。“沒辦法,我們隻能開上小車,到周邊醫院去借。”趙以剛說。但“借”並非長久之計。趙以剛冷靜下來,決定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鎮衛生院多以全科業務為主,像耳鼻喉這種則屬於比較精細的專科了,由於過去缺少此領域的人才,也就不會購買相應的設備﹔依托‘業務院長’人才資源下沉,鎮衛生院有了治療能力,當前首先是要解決醫療設備問題。”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八湖鎮衛生院引進了一套先進的耳鼻喉治療設備。

兩年來,八湖鎮衛生院通過這種方式,先后引進高清腹腔鏡、耳鼻喉綜合治療台、鼻內窺鏡系統等診療設備,診斷能力顯著提高。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任重道遠,幫扶結束后,如何確保成效可持續?山東推動從單純技術幫扶向技術、培訓、管理等全面幫扶轉變,通過“業務院長”建起“管長遠、利長久”機制,鄉鎮衛生院走上規范化管理軌道。“既要優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科室規章制度、完善各種醫療文書,保証醫療工作規范化、標准化,也要創新實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實施全員競爭上崗,激發內部活力。”趙以剛說,“此外,還要破解人才掣肘,引進急需人才,促進學科發展。”

2019年以前,八湖鎮衛生院學科單一、人才匱乏。趙以剛通過申請政府事業編招聘、編外招聘、急缺人才自主招聘等人才引進方式,先后引進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學科帶頭人,衛生院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發揮紐帶作用

暢通轉診通道

“快!快!有大夫嗎?”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中心衛生院的走廊裡,突然傳來急促的呼救聲。

一位患者的臉正漲得通紅,氣喘吁吁,咳嗽不止。薛城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陶庄鎮中心衛生院“業務院長”宋偉初步診斷后,發現患者情況危急,迅速開啟遠程醫療會診。

陶庄鎮地處薛城北部,患者到縣城距離遠、就醫難。2022年7月,宋偉擔任陶庄鎮中心衛生院“業務院長”后,充分發揮紐帶作用,積極與派出單位溝通協調,與薛城區人民醫院建立起醫共體,暢通了雙向轉診渠道。

“抗感染、減輕平喘的藥物都用了,還是咳嗽,有什麼指導意見嗎?”屏幕前,宋偉著急詢問道。

“患者年齡大、基礎病多,如果飲食條件再跟不上,不排除會進一步加重導致重症肺炎的可能,建議抓緊轉移到這邊。”研判后,薛城區人民醫院專家答復。不一會兒,由宋偉協調建立的薛城區人民醫院駐陶庄鎮中心衛生院千山120站點的救護車趕來。

截至目前,薛城區累計轉診患者428人次。“在省裡統一部署下,‘業務院長’們立足工作實際,積極推進縣域醫共體組建工作。碰到疑難雜症、急難問題,可遠程與縣級醫院專家醫生溝通探討,打破了空間、科室壁壘。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進一步暢通醫共體內部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完善急救轉診流程,縮短了就醫時間,保障了生命安全。”薛城區衛健局副局長張凱說。

“業務院長”下基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逐步提高。“周邊村有一名骨科患者,原本在縣城住院,離家遠、花費多,家人每天兩頭跑﹔聽說專家來鎮上坐診,便轉回老家,就近做康復,既看得好病,又節省開支,家人也不用來回折騰了。”宋偉說,“醫共體好比‘大手’牽‘小手’,我們的職責,就是讓這兩隻手緊緊握在一起,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連續的醫療服務。”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選派制度,結合‘業務院長’專業所長,對派出單位、‘業務院長’和被幫扶衛生院實現精准匹配,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造福一方百姓。”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立新表示。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