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郭萬剛,新中國第四位“林業英雄”
立夏過后,八步沙林場生機盎然,高低錯落的沙生植物,水浪般漫向大漠深處。一大早,年過古稀的郭萬剛就和林場職工一起去壓草方格,動作干練麻利。
郭萬剛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也是新中國第四位“林業英雄”。他四十多年如一日,“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始終沖在治沙一線。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北鄰騰格裡沙漠,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全縣沙化土地面積達到239.8萬畝,風沙線長達132公裡。
“多少年了,都是沙趕著人跑。我們要頂著沙進!治沙,算我一個!”不甘家園被毀,1981年,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和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人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挺進沙海,並立下承諾“每家必須出一個人,把八步沙治下去”。他們被稱為八步沙“六老漢”。
兩年后,郭萬剛被父親郭朝明“逼”著回家治沙。“那是1983年,我還在土門供銷社上班,端的是‘鐵飯碗’。”郭萬剛笑言,父親要他回家治沙,當時極不情願,心想:“治理幾萬畝沙漠,那能是幾個農民干成的事?”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郭萬剛,直到1993年5月5日,才打消了回供銷社上班的念想。
“那天我正和羅元奎老漢一起巡沙,中午地上突然就起了‘黃浪’,有50多厘米厚。”郭萬剛回憶道,沙塵蔽日,他們在昏天暗地的沙漠裡左突右沖,轉了六、七個小時才走出沙漠。回到家之后,他們聽說古浪縣有20多個學生娃因這場特大沙塵暴失去了生命。
“地保不住,娃保不住,還有啥希望?!”憶往昔,郭萬剛依舊激動,“從此,我下定決心,這輩子要把治沙干到底。”
那時候,郭萬剛每天要挖一千個窩窩、栽一千棵樹,用麥草壓下的樹都是不怕風沙的檸條、梭梭。種樹離不開水,八步沙沒有水,他就趕著毛驢從土門鎮往回拉。
沙漠裡栽樹,三分種、七分管,管護是重中之重。八步沙地區在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曾集體植過樹,但都因為無人管護而前功盡棄。“我們就每天早上和晚上擋著不讓牲口進去,幾乎整宿不睡覺地看護,甚至很多天顧不上回家。”為了護林,郭萬剛曾連續6個春節在沙漠中度過。
林場要發展,就不能隻守攤子。2000年冬,郭萬剛被大伙推舉為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上任伊始,他就組織150多人的治沙隊伍,挺進騰格裡沙漠南緣腹地,對八步沙最后2萬畝沙漠進行治理。
2003年,八步沙7.5萬畝治沙造林任務完成后,郭萬剛等第二代治沙人主動請纓,將治沙重點轉向遠離八步沙林場25公裡的黑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風沙口。因為新的治沙點距離林場較遠,郭萬剛像父輩一樣,背上鋪蓋卷,提起干糧袋,以“地窩子”為家。郭萬剛立下誓言: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
黑崗沙等地治理完成后,郭萬剛繼續向距離八步沙80公裡的北部沙區進發,開始治理那裡的15.7萬畝荒漠。同時,八步沙林場還先后承包了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等項目,並承接了干武鐵路等植被恢復工程,“我們帶領周邊群眾共同參與治沙造林,不僅壯大了治沙隊伍,也增加了農民收入,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郭萬剛說。
盡管有過猶豫、有過彷徨,郭萬剛已在風沙線征戰40多年,在大漠深處寫下答案。在郭萬剛的帶領下,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5%以上,綠洲向沙漠過渡地帶整體向北推進30公裡,筑起了一條南北長10公裡、東西寬8公裡的“綠色長城”,周邊10萬畝農田得到保護,確保了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的暢通。
一代人,二代人,三代人……有“愚公”,就有綠洲。
走進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一張張老照片提醒來者:沙漠之綠來之不易﹔站在眼窩子治沙點,郭萬剛說,“八步沙已栽植花棒、檸條、沙棗等各類沙生苗木6000多萬株。未來,將有更多個6000多萬株苗木,在這裡落地生根。”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甘肅頻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