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農技培訓進田間 專家把脈開良方

——榆中縣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見聞

洪文泉 王思璇
2024年05月21日11:06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近日,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格外熱鬧,專家傳經送寶、農機馳騁沃野,良種、良機、良法配套,一幅“科技春耕圖”在河灣村的廣袤田野上鋪展開。

在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的組織下,來自甘肅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及省級農技推廣單位的一批專家趕赴農業生產一線,現場講解種苗選育、測土配肥、病虫防治等種植技術。

農技專家“傳經送寶”,馬坡鄉和周邊鄉鎮的村民早早趕來,觀摩設施農業育苗項目、當歸種植示范基地、蔬菜試驗示范基地,了解馬坡千畝綠色中藥材標准化種植片帶情況。

良種育出產業新氣象

河灣村地處榆中縣城南部山區,全村耕地面積3818畝中,山地居多,人均隻有2.5畝地,陰寒濕冷的氣候導致當地的產業一直以來都以冷涼型蔬菜、中藥材種植為主。

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以馬坡鄉河灣村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抓手,幫助當地群眾集中連片建設中藥材和高原夏菜千畝產業帶,打造綠色化、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基地。

制種育種、示范試驗、集中連片種植……在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30畝的現代設施蔬菜育苗大棚裡,整齊安放著一個個長方形的育苗箱,箱內均勻的小方塊中一株株青梗鬆花菜苗正在茁壯生長。

大棚上方鋪設了棉被,棚內帶有暖氣加溫,應對冬季棚內溫度過低的情況,有效緩解了高寒地區溫度較低時種苗的生長期。

“好苗子育在家門口,省時省錢又省力。”自從示范園裡有了育種服務,種植戶再也不用跑東跑西找苗子。今年年初,育種棚內的第一批芹菜種苗已發往西安等地,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當季青梗鬆花菜一株苗1角5分,包含種子費,比在家育種省時省力。”榆中縣農機站站長楊涵剛介紹,基地育種的種子是經過試驗棚試驗成功,品質優良有保障,沒有后顧之憂。

“園區育種解決了我們村的蔬菜種苗問題,今年我們村還在園區訂購了70畝的高原夏菜。”窯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克福說,窯溝村氣候較冷,群眾育苗成本比較高。在育苗棚統一育苗,放心還安全,還能打季節差,節約成本。

專家送來致富金鑰匙

在當歸種植示范基地,種植戶曹生寶說:“當歸怕積水,專家指導我們順著坡向鋪設黑色地膜,解決了很多問題。增溫保墒,小雨時積水,大雨時排水,還能除二陰區嚴重的草害,節省了不少用工成本。”

高效的田間管理與科學的技術指導,是為農業“保駕護航”的關鍵。專家下到田間地頭,目的在於解決農戶農業技術難題,讓廣大種植戶成為行家裡手。

根腐、死苗、抽薹……以往河灣村種植當歸存在諸多問題。為了做到中藥材標准化種植,在省政協的對口幫扶指導下,當地根據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與實際,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為了提高當歸種植效益,馬坡鄉引進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等先進農業成果,同時,從省級到村級的四級抓點示范,從地塊到管理的六個標准統一,從中藥材種植浸苗、露頭栽培、配方肥使用,機械化開溝進行現場指導、實用技術培訓,精心培養一批村級產業農民,為推進馬坡鄉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人才保証。

“地裡發現死苗現象,灌根解決不了根本,要從清苗做起。”“關鍵措施是種苗處理﹔一定要注意科學用藥和綠色播種﹔植物激素要杜絕。”“苗子泡藥水要15到30分鐘,拿出來千萬別在太陽下晒干,放在陰涼處晾干。”在馬坡千畝綠色中藥材標准化種植片帶,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李繼平給種植戶們開出“藥方”。

“我們組織農技專家組團來這裡,就是要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裡’,讓種糧農民用上先進的農業技術,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旺澤說,隻有走出一條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路子,才能為當地建設和美鄉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農機鋪平發展快車道

明媚的陽光下,伴隨著機器轟鳴聲,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技術人員演示著高原夏菜、中藥材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

一次可種8行的蔬菜值播機,操作起來十分簡單﹔起壟機往地裡走一道,一條地壟的起壟、覆膜就能一次性完成﹔插齒自走式中藥材挖掘機的鬆土鏟插土壤中,能最低程度將藥材的根莖鏟出……田野裡,20余台“鐵牛”加足馬力在田野間展示作業。

“這是個好機器,你看這苗子栽得多整齊!”前來參觀的村民白勝軍看到蔬菜直播機時由衷感嘆道。

“移栽機每小時能移栽2至3畝,人工一天才能栽1至2畝﹔新款育苗機,一小時可育苗500盤,人工一個小時最多50盤。”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科長、正高級工程師趙海志介紹設備時“門兒清”。在他看來,科技化種植能保証距離標准,深度一致,這樣一來,個頭大小一樣,更便於機械化收貨。

“省政協對口支援河灣村建設以后,幫助我們引進大型機械,帶來種植技術,合作社的種地面積明顯擴大,成本下降、產量增長,收益也越來越好。”榆中成貴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成貴說,合作社將繼續帶動周邊農戶一同種植蔬菜,打造規模化、規范化的蔬菜種植產業。

一場場現場教學、一次次技術培訓、一台台農機示范,對口支援單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榆中縣的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特色產業裝上“科技引擎”,讓大山裡的種植戶收入按下“加速鍵”。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