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專門人才辦專門事(縱橫)

張 萍
2024年05月21日10: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門人才辦專門事(縱橫)

  5月8日,浙江省首批100名省級文化特派員正式亮相,他們將奔赴100個鄉鎮(街道),結對100個村,開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這意味著,繼科技特派員、農村工作指導員之后,浙江農村又迎來一批以振興鄉村文化為己任的專門人才,為文化建設和精神富有想專門點子、造專門品牌、找專門資源。為特派員提供施展拳腳的廣闊舞台,鄉村就能收獲強大的發展助力。

  特派員之“特”,不僅體現在選任方式之特別、身份之特別上,更在於使命職責之特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倡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科技特派員制度,把知識和技術帶到鄉村,讓科研成果“種”在大地上。從推動鄉村文化建設需要出發,繼承專門人才辦專門事的思路,文化特派員制度應運而生。以鄉村文化振興為出發點,滿足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千萬工程”深化,這樣一件意義深遠的“特別事”,效果值得期待。

  特派員怎樣才能辦好這件“特別事”?結合浙江現實來看,要做到三個“特別”。首先是特別能發現。浙江鄉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文化特派員不僅要身到更要眼到心到,以一顆熱愛“三農”的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去挖掘當地鄉土文化資源,提煉轉化為有價值的題材、有效益的項目和有影響力的成果,以此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其次是特別能吃苦。文化特派員原則上每年要在鄉鎮(街道)工作100天左右,每月至少在基層指導服務一次,開展多項任務。特派員必須跑得勤、扎得深,沒有點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行的。隻有真正地扎根鄉村沃土、拜師農民群眾,真正做到沉浸式鑽研,才可能建功在鄉村。再次是特別能創造。特派員帶著使命職責而來,要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創造力,將各種文化資源整合對接,與農村工作指導員、科技特派員形成優勢互補。

  讓文化特派員在鄉村一線積極奉獻,宣講理論政策、供給文化服務、打造文化品牌、挖掘文化資源、幫扶文化產業,相關配套制度保障和關心關懷工作決不能少。組織者和服務地的有關部門,在嚴格選任和考核的同時,也應完善政策指導、生活保障和精神物質激勵,讓特派員制度更具可持續運行的現實基礎。

  期待不久的將來,繼成千上萬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上,成為“香榧教授”“茶教授”“竹博士”之后,我們還能看到一批“山歌教授”“山居博士”“村晚學者”,在廣袤鄉村大地發光發熱。

  (摘編自《浙江日報》,原題為《文化特派員,“特”事如何辦好》)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