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一筆“高標田”的節水賬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魏曉倩
2024年07月18日11:25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當下,秦王川大地的小麥進入了生長關鍵期,麥穗日漸飽滿,豐收在望。

在位於賴家坡的中川園區高標准農田示范點上,王淑英正忙著給小麥澆收獲前的最后一次水。“這裡有1000多畝地,小麥從播種到收獲,要澆七八遍水,澆一遍水也就四五天的時間,我一個人完全能顧得過來!”說起自己如今的工作,王淑英感到非常驕傲。

一個身材瘦小的女人能管護得了1000多畝地?這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數據代替經驗,設備代替人力,昔日的“苦干家”變成了如今的“指揮家”。王淑英說,當了一輩子庄稼人,昔日熬夜排隊、揮鐵锨、掄鋤頭、打毛渠,查看漏水、挖土堵口式的大田漫灌終於一去不復返了。現在,隻需走進雲控中心,操作一下設備,地頭的水泵就會啟動,汩汩清水沿著管道緩緩流入田間,水、肥直接“喂”到小麥根系。

傳統大田漫灌一年到頭隻需要澆三次水,如今有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技術后,澆水次數卻變成了七八次,這樣還劃算嗎?

中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工作人員仇小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大田漫灌,一畝地一次用水近130立方米,一年下來要用將近400立方米水,改用滴灌,一畝地一次用水才20多立方米,一年下來隻需用水200立方米。

省水省肥省力,作物產量也更高。近年來,蘭州新區累計建設的22萬畝高標准農田裡,處處可見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技術,一條條滴灌管帶搭建起一張“活”的灌溉網,科技的力量將荒蕪、廢棄的鹽鹼地變為良田。

在鏵尖村的油菜制種基地,技術負責人何亮現場向記者“晒”起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技術的好處:“滴灌帶精准鋪設到了每棵作物的根部,不僅完全滿足作物生長所需水分,還能抑制雜草生長。”何亮感慨道,正因為有了大面積的高標准農田建設,這些新技術才得以大顯身手,在解放了農民雙手的同時,推動農業生產“量質雙升”。

在新區,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區農林水務局農業科負責人李江山向記者介紹,通過統一代建、集中實施,統籌推進高標准農田、撂荒地整治、生態修復、高效節水技術應用,建成“路成網、田成方、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高效農田末端用水體系,同時,合理布局水源工程、配水管網,建設蓄水池64座、總庫容31萬立方米,配套相應泵站、干管、支管,強化了農田供需平衡調節能力。如今,秦王川片區耕地地力貧瘠、分布零散、大水漫灌的發展短板不復存在,土溝渠和自然河溝引水過程中的滲漏浪費問題也得到解決,建成集中連片、宜機械化作業、高效節水灌溉型農田,提高了耕地種植水資源利用率,節水率近50%,蘭州新區高效節水農田面積在今年有望達到25萬畝以上。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