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黃柏鄉促進農旅融合
做好“水文章” “融”出好風景
重慶市萬州區黃柏鄉,地處巴陽峽南岸,有綿延數十裡的長江岸線和千畝水域江灣。放眼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渺﹔近處細觀,稻花魚在稻田裡穿梭,靈芝在山林間撐開朵朵“小傘”,濱江長廊建成,秀麗風光初展……
近年來,立足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稟賦,黃柏鄉聚焦打造親水旅游示范鄉的目標,將目光投向發展“水經濟”,持續做好“水文章”,先后實施了庫岸環境綜合整治、獅子島濱湖路環境整治、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配套項目,以獅子島為中心,建成了集濱湖路、水上棧道、彩色步道、濱江休閑公園於一體的濱江長廊,水韻畫卷正在廣袤山水間鋪展開來。
夜幕降臨,黃柏鄉濱江休閑公園別有一番熱鬧。江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不時有飛鳥翔集江畔,碧岸連天,山水立體景觀盡收眼底。黃柏社區居民魏光明是這裡的常客,“散散步,吹吹江風,生活很愜意。”
幾個月前,這處江岸還是一片荒蕪的山坡。“今年,我們在原有濱江長廊的基礎上新增1.5公裡,形成5公裡的環湖濱江長廊。”黃柏鄉黨委書記宋琴說。
隨著這些景點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濱江環湖休閑旅游區的面貌逐漸清晰,黃柏鄉的親水旅游小環線格局基本形成。黃柏鄉以“親水”為紐帶,農旅融合的鏈條進一步延伸。
在黃柏鄉金山村,林下中草藥科普研學基地裡藥香四溢,漫山中藥材長勢喜人。“我們不只是為了賣產品,賣‘風景’才是重頭戲。”金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波說。
馮波口中的“賣風景”,指的是研學游。
今年初,金山村把村裡的林下閑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建設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同時打造研學課堂。
春天,基地種植的赤鬆茸進入盛產期后,金山村與研學機構合作,把基地與濱江長廊結合起來作為研學場地,短短一個多月,就有近500名小朋友前來採摘、研學。緊接著,金山村又將林下單一品種食用菌種植發展為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藥種植,種植黃精、靈芝、赤鬆茸等中藥材和食用菌共12畝,發展林下中草藥科普研學基地。
“我們與研學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村裡每年收取30%的利潤分紅。來研學的人多了,村民們不僅能賣出農副產品,還能通過參與服務獲得務工收入。”馮波說。
與此同時,年產值上千萬元的竹制品加工廠落戶濱江長廊沿線,這段時間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和廠房施工,預計9月份實現投產﹔位於三坪村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即將迎來豐收,基地配套“休閑垂釣、農事體驗、科普教育、露營燒烤”特色游玩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位於沙田村的小福村原漿酒文化產業園,立足“酒+文化+旅游”思路,正逐步配套完善酒庄住宿、餐飲、休閑娛樂、商務會議等休閑設施……隨著這些項目、企業的入駐,農旅融合的場景在黃柏鄉遍地開花。
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了。眼看著濱江環湖休閑旅游區人氣漸旺,三坪村村民馮地雲先是養魚,后來又開辦農家樂、成立腌魚加工坊,家庭產業紅紅火火﹔在向龍村,72歲的農家樂經營者熊國祥為游客提供燒烤架、桌椅等租賃服務。“游客們還能來我家吃農家菜、買農產品,這些收入加起來一年能有2萬多元。”熊國祥說。
風光變現,山水生金。如今,黃柏鄉濱江長廊沿線已集聚起民宿、農家樂10余家,每年吸引游客17萬人次,帶動經濟增收500余萬元。
(陳星參與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