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解讀傳統藥方裡的科學與智慧

陳立強
2024年10月04日10: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解讀傳統藥方裡的科學與智慧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期播出的紀錄片《大國醫·千金方》,講述9位古代大醫治病救人、開方濟世的故事。作品集故事性、藝術性與科普性於一身,既說藥方,也講行醫之道,既說古代故事,也講當代應用,創新傳播了中醫藥文化。

根據中醫藥主題,紀錄片設置“歷史主講人”,用傳統的說書方式貫穿每一集大醫故事,突出文化味。按照朝代先后排列的時間軸,9集紀錄片每集先是引入將要講述的古代醫者,接著細述醫者的人生故事及其行醫之路,最后是主講人向觀眾介紹“方子歌”。起承轉合間,形成紀錄片明晰的敘事結構。在表現醫者的人生經歷時,紀錄片採用情景再現手法,讓當代觀眾真切看到古代醫者的風採,並心生敬意。片頭的京劇念白,款款的說書及旁白,中醫嘉賓的同期採訪,中醫院裡問診的實況聲音,構成了作品的多聲部敘事。普通患者中醫治病案例的第三人稱講述,主講人對古代大醫故事的第二人稱串講,情景再現裡醫者的第一人稱自述,三種人稱並呈,視角交替切換,讓紀錄片的講述豐富而自然。

講解古方原理,普及中醫知識與古代中國醫學觀念,構成了紀錄片的基本內容。“醫聖”張仲景,留有名方小柴胡湯﹔善治兒科的錢乙,傳有六味地黃丸﹔自學成才的吳鞠通,創下經典名方銀翹散……一位醫者一個名方,大醫名方,相得益彰。紀錄片將9個名方的來歷與功能清晰呈現在觀眾面前。比如,紀錄片講解“藥王”孫思邈的獨活寄生湯的藥材組成與功能主治,道出了每種藥材的藥性功能、地位以及古方的治病原理。透過名方,紀錄片講解了六經、五臟、三焦等中醫理論與辨証思維,闡述了中醫“天人合一”觀,讓人有所領悟。

表現醫者治病救人、懸壺濟世的精神品格,是紀錄片在內涵表達上的自覺追求。以史為據,紀錄片講述了自東漢至清代醫生的從醫之道及其醫學貢獻。蒼生為重,生命至上。古代大醫的品格和精神,在對醫者人生經歷的生動講述中得以彰顯。張仲景做長沙太守時,拘於當時的官員不能隨便出入百姓之家的限制,便讓患病之人來公堂看病,此謂“坐堂大夫”。孫思邈認為,無論富貴貧賤、親疏遠近,醫者都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患者。通過自身行醫積累,著書傳世,錢乙寫出中國較早的中醫兒科學著作《小兒藥証直訣》﹔朱丹溪遍訪民間良醫,著書《丹溪心法》﹔王清任糾正古醫書錯誤,著成《醫林改錯》……潛心鑽研,重實証,敢質疑,勇於革新,是古代大醫們的成功秘訣。他們的醫者仁心,感人至深。

古方治今病,節目通過真實案例展現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突然發燒的男孩到醫院看病,老中醫診斷開方,孩子很快就恢復健康。每集開頭,都是一個普通人接受中醫治療的案例。紀錄片通過對當代中醫的採訪,解析古代中醫治病及其藥方的科學性。比如小柴胡湯,節目從現代藥理上闡明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黃芩中的黃芩苷、人參中的人參皂苷等對人體的免疫調節作用,實現對古代名方的科學解讀,折射出中醫藥學在當代社會的作用與前景。

大醫精誠,守正創新。在當代中國,古老的中醫藥學正煥發新的光彩,為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傳統智慧。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故事,也值得更多開掘、提煉與展示。

(作者為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