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振興鏈組”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本報記者 武少民
2024年11月09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振興鏈組”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稻浪隨風起伏,稻穗金黃飽滿,收割機在田裡歡快地穿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記者日前在天津市北辰區大張庄鎮看到的一幕。一位種糧大戶告訴記者,“在‘振興鏈組’幫助下,今年新種的‘津原637’水稻,每畝產量達到一千四五百斤,比去年增收10%以上。”

這是北辰區探索創新“振興鏈組”工作模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縮影。北辰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辰區委堅持以系統思維推進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分類別分領域搭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規模化種養殖、吃住游購娛、紅色+文化、村企聯手、村融民和、鄉村人才等7條產業鏈,成立“鏈”上黨組織,最大限度、千方百計調動鏈上資源力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振興鏈組”助力農業提質增效。北辰區農業農村委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鏈”和“規模化種養殖配套鏈”兩條鏈組工作,堅持“以鏈帶產、以鏈促強、以鏈創新、以鏈提質”,上半年一產增加值增速16.9%,位列天津市第一。以大張庄鎮為例,該鎮依托“振興鏈組”,大力推廣優質品種水稻等農作物規模化種植,農業農村、文旅等區級部門齊“上陣”,在抱團共建、種植技術、農文旅融合等方面上門服務、精准指導,各類農作物產品“附加值”提升了、種糧農民的收入多了,農戶種起糧來更有底氣。

大張庄鎮田庄村第一書記楊勝偉是來自北辰區農業農村委的干部,在他的帶動下,村黨支部整合鏈上資源,深度調研、盤清“家底”,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方式,整合村內1406畝閑置土地,開展“糧油輪作”規模化種植,收獲了村集體致富的“第一桶金”。同時,結合村內土地規整、油菜花花期長等特點,探索用好“花海經濟”,聯動區級部門、高校、國企等主體,打造集花田打卡、露營燒烤、農產品展銷、鄉村美食、研學體驗於一體的“北辰北農趣營地”農文旅融合項目,促進村集體增收百萬余元。

“振興鏈組”為基層農村賦能減負。北辰區聚焦“區域有什麼、農民需要什麼、組織能干什麼”,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就“謀劃什麼、保障什麼、服務什麼”,充分發揮黨建“鏈組”作用,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村級承擔的事項現在明確了,很多數據不用重復報、會議的頻次也少了,給老百姓解難題辦實事的時間就多了。”不少村干部談起“減負”后的變化深有感觸。

既要減負還要賦能。北辰區雙街鎮聚焦鄉村人才產業鏈,結合雙街農業示范產業園建設,深入挖掘雙街鎮村本土“田秀才”,設立激勵鼓勵制度,培育了一批愛農村愛奮斗的新時代好農民。村民鮑秀岐一心投身建設觀光農業,為掌握葡萄的種植技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為地地道道的葡萄種植行家,因技術創新獲得了全國勞模的榮譽稱號。他將自己的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農戶,幫助村民群眾提高種植質量,帶領農戶增收百萬余元。

“振興鏈組”將惠農富農落在實處。今年以來,北辰區依托“鏈組”載體,瞄准手機“新農具”、農村電商“新農活”,創新打造“黨支部+電商”農產品產銷新模式,制定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支持農村電商10項措施,開展農村電商系列專題培訓,累計輻射覆蓋2000余人次。“鏈組”的有效牽線,讓300余種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北辰區“黨支部+農村電商”的帶貨“大盤子”,100余個農業企業、村集體、生產廠家實現對接合作,一批村第一書記“助農直播間”和村級直播帶貨“新農人”得到積極培育,帶動村集體增收3200余萬元。

在多條“振興鏈組”賦能下,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方式,搭建“線上+線下”運作的北辰區農品館,引入聯營直銷、銀行補貼、積分兌換等方式,持續創新新型農品供銷模式。目前,館內已入駐北辰區“津農精品”產品11個、津門老字號3個、非遺4個,入駐農產品企業15家,在品牌推介、農品銷售、企業服務、市場開拓、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多家企業實現了強強聯合。截至目前,“津農精品”實現銷售額近6億元。

(責編:焦隆、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