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藥材採挖忙 致富有良方

田間地頭採藥忙。楊璇攝
近日,庄浪縣3萬畝中藥材進入全面採挖期。在庄浪縣楊河鄉5000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採藥機來回穿梭,一根根黨參破土而出。工人們緊跟其后,忙著刨挖、撿拾,田間地頭機聲隆隆,藥香四溢,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晾晒中藥材。楊璇攝
“今年我承包閑置土地200余畝,主要以種植黨參、黃芪為主。目前正在採挖黨參,畝產量600多斤,每斤13元左右,每畝毛收入7000余元,純利潤可達2000多元。”張華是楊河鄉張溝村村民,看著金燦燦的黨參鬆土而出,他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楊河鄉5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楊璇攝
楊河鄉歷來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近年來,該鄉立足資源稟賦和鄉情實際,將中藥材產業作為全鄉支柱產業之一,採取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基地示范、技術指導等措施,強力推進中藥材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楊河鄉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來合作。
“我們種了3000畝藥材,有500畝育苗,長勢都特別好,現在藥材正值採收階段。”北京聖行堂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穆忠義說。
楊河鄉張溝村中藥材加工基地。楊璇攝
近年來,楊河鄉持續發力,建成張溝村中藥材初加工基地,集種植、收購、晾晒、烘干、儲藏等功能於一體。在加工基地,收獲的藥材鋪滿了晾晒場,工人們正分揀、切片、晾晒、上架,加工基地也吸納了周邊群眾前來務工,既保障了企業用工,同時助力困難群眾實現穩崗就業。
“我們村有幾十人在這工作,一天掙100元。我家裡也種了中藥材,一年下來收入有五萬多元。”庄浪縣楊河鄉張溝村村民王雪蓮說。
據介紹,楊河鄉採取“一核一帶兩基地”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種植基地保規模、加工基地保增值、基礎設施保質量和聯農帶農保收入的思路,整流域流轉土地進行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產業鏈附加值有效增加,逐步實現企業有發展、村級有增收、百姓有受益的目標。
“我們以張溝村中藥材初加工基地為核心,劃定中藥材特色產業帶,建成南部和北部山區中藥材基地5000畝,主要以丹參、黨參、黃芪、大黃等大宗藥材為主,預計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可帶動40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創勞務收入360余萬元。”庄浪縣楊河鄉副鄉長柳曉東說。(趙彥林 楊璇)
來源:庄浪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