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攜手,造就卓越能源工程師
工程科技是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一大引擎,卓越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對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有效提升新質生產力、有效激發創新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三批共32所高校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名單。本版特推出《走進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系列報道,本期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的探索實踐。
聚焦能源領域
吳阿蒙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22級的一名碩士生,進入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學習后,吳阿蒙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的項目,走進了中國第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開展實踐學習。
“我感到自己很幸運。”吳阿蒙說,“在現場駐井工作50余天的時間裡,我不僅對長慶油田頁岩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了解,還對豐富的石油精神有了深刻體會。作為新時代石油人,我更加期待扎進行業,勇闖‘深地’、‘深海’,將論文寫好在一個個井場、鑽台上。”
聚焦國家戰略急需、圍繞關鍵領域統籌布局,是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鮮明特征。據了解,2023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獲批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后,面向國家能源戰略和“雙碳”目標,聚焦智慧能源、新材料、船舶與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目前,該校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在企業建立了200多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中國石油集團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張坤玉擔任了國家卓越工程師項目學生的企業導師,在參與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有不少心得。張坤玉說:“學生入企之初,我便與其校內導師交流,了解了其研究興趣和理論背景,確定目標導向的科研方向。隨后,結合研究院新材料領域的關鍵技術需求,安排學生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
“我們自主設置了油氣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系統與碳管理等交叉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希望培養更多新興交叉學科人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金衍介紹,“我校開展了儲能、儲氫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工程碩博士培養項目,培養新能源領域人才﹔開展‘小語種+’人才培養,比如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開設了石油工程+阿拉伯語、資源勘查工程+俄語等跨校聯合學士學位項目,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儲備國際化人才。”
在實踐中學習
王金可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第一批學員,入學院以來,在中國石油集團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實踐經歷令他難以忘懷。
王金可說:“有一次,我去到工業生產一線參加工業放大試驗。在此之前,我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在實驗室開展小試規模研究,對真正的產品以及工業化過程還不了解,這次實踐我的收獲很大。”
王金可說,在實踐中,他深刻體會到現實中工程問題的復雜。“工業生產與實驗室相比有更多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包括成本、質量、環保、生產速度、安全等。以聚酰亞胺薄膜研究工作為例,我們在實驗室進行的是間歇式、小面積合成,而工業是連續化、大面積的生產模式,不去現場很難想象得到。這讓我意識到,從工業生產的角度考慮問題、開展研究,才能更好解決實際問題。”他說。
推動人才創新方面,企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李睿任職於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同時擔任2022級碩士生的企業導師。他認為:“企業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對中石大學生的培養中,我們安排其參加西南管道公司風險評價等項目,多次赴蘭成渝管道綿陽支線、廣元支線、成都支線等現場開展管道風險評價的現場實踐,提升學生服務企業實際的能力。”
楊博是一名2022級的博士生,進入中石大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后,他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參與實踐。楊博說:“在企業生產一線,我體驗了原始天然氣到成品天然氣的全部提純和儲存過程。這不僅讓我對制造工藝有了直觀的認識,還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解決突發問題。”
金衍介紹,在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中,針對智慧能源相關的深地、深水、儲能、新材料等前沿研究方向,學院與聯合培養企業共建塔裡木深地、儲能工程等多個校企創新聯合體﹔同時整合學校科研資源,建設校內工程師技術中心,開設多個前沿技術實驗。學校注重產學研緊密結合,支持學生“在做中學”。
完善培養體系
加強卓越工程師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本報記者了解到,在課程教材方面,為了促進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中石大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邀請企業高級專家上課。例如,圍繞智慧能源等關鍵領域,19名企業專家開設《關鍵領域科技進展》課程。校方還設立專項經費支持校企導師聯合開展教材、案例和慕課建設。
在導師隊伍方面,金衍介紹:“學校建立了完善的企業兼職導師聘任制度,每年對新聘導師進行崗前培訓,開展校內外導師見面會,確保導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的蔡永軍在擔任企業導師期間有不少體會。他說:“學生入學就召開導師見面會,這樣可以提前確定擬開展和研究的課題,有針對性地選修相關課程。建議組建企業導師團,多個導師共同指導一名學生,從論文寫作、實驗設計、現場安裝等各個方面進行提升。”
在教育質量保障與管理體系創新方面,金衍介紹,學院建立了數字化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覆蓋了研究生招生、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全過程的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從實踐基地管理、實踐過程管理、專業實踐評價等環節,全部在線上運行,提高校企協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2022級碩士生趙越東在國家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總院參加專業實踐,他說:“從入企培訓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從最初接觸‘高光譜成像’到如今能夠實際運用它解決油氣管道泄漏問題,我收獲滿滿。成長的道路還很長,我將繼續扎根在能源領域,不斷探索,成為肩負重任的卓越能源工程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