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於博 博以啟智
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研學新課堂
金塔路小學學生在市博進行研學活動
著名蘭州文史專家鄧明為孩子們講述蘭州歷史
孩子們在秦腔博物館學習彩陶彩繪
在教育領域與文博領域的交匯點上,博物館因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眾多學校和家庭開展研學活動的理想場所,逐漸佔據了研學旅行的重要角色。
作為研學活動的重要基地,在蘭各博物館積極接納研學群體,研發特色課程,設計互動體驗,依托館內資源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成為學生研學活動中生動而豐富的大課堂。
雕琢知識 打造研學精品課程
以館內資源為依托,讓文化浸潤課堂,在蘭各博物館針對博物館研學開發設計推出一系列主題課程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博物館中感知歷史與文化。
古人是如何梳妝打扮的,古代的發冠材質和用途分別是什麼,有哪些頭面及妝容?這些有趣的問題都可以在蘭州市博物館的研學課程《蘭博研學課——古人的精致衣裝》中找到答案。
課堂上,在市博研學老師生動地講解下,孩子們不斷發出感嘆,更是被市博館藏文物明代石榴花珍珠串頭飾的精美深深折服。老師還實物展示古代上妝順序及發飾的佩戴,並邀請同學們擔任小模特,體驗古代服飾、妝容及發飾的佩戴,感受古典之美。
“游戲互動類、美術博物館、非遺博物館、中華傳統大發明以及探秘古人的精致生活,這是蘭州市博物館根據館藏資源,結合校內課程,量身打造的一系列蘭博研學課。”市博觀眾接待部副主任陸榮告訴記者,區別於其他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是一座在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館,整座博物館從大門開始就是文物,所以研學課程不局限於展覽,而是讓孩子們在館內的一磚一瓦間,了解認識蘭州本土的歷史文化。
來自金塔路小學五年級四班的李梓萌告訴記者,“當我第一眼看到白衣寺塔時,它高高地聳立在那裡,像一位古老的巨人,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這座塔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不僅外觀好看,還出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通過研學之旅,我深刻體會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証者,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金塔路小學大隊輔導員劉瑩表示,學校始終秉持著“教育即生活,社會即課堂”的教育理念,帶孩子們走進博物館,讓孩子們在歷史中感悟獲知,讓一顆顆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發芽。
當黃河文化遇到竹木簡牘,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2024年,甘肅簡牘博物館開展“九曲黃河奔騰入海,千年簡牘賡續文脈”的全年研學精品課,精選館內體現“黃河文化”的簡牘文物,講述簡牘中的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課程是我們專為9至15歲青少年打造的一款精品課程,2024年1月至今策劃開展了‘黃河文化’主題教育課程9期,參與課程的學生涉及30多所學校。像塞防千裡、衣冠禮樂、考古尋探、黃河水車、年豐歲稔等課程都收獲了家長和孩子們的交口稱贊。”甘肅簡牘博物館研學中心負責人楊秀梅介紹道。
感官盛宴 解鎖研學互動體驗
如何讓研學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文化與知識躍然眼前,實現青少年眼動、手動、腦動等多感官體驗,是博物館提升研學品質的方向。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合館內資源,開展了形式豐富、門類齊全的沉浸式體驗課程。為了解文物《傳車亶輿薄》和漢代戍卒的日常生活,博物館設置了投壺、樂器以及射箭等體驗課程。為了解篆刻藝術,博物館設置了篆刻木板地圖相關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篆刻的過程,增強對簡牘書法美學的興趣和了解。在文房四寶主題研學課程中,為了解文物白馬筆,博物館帶領孩子們親手制作一支獨一無二的毛筆,從挑選筆頭、鑲制、上膠、梳毛等多道工序中激發孩子們對古代書寫工具的興趣。
“金城往事 歲月印記——精品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是秦腔博物館結合館藏和校內課程開發的研學課程。一堂堂繪聲繪色的博物館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我們的研學體驗活動緊緊依托金城關五館的獨特資源,強調實踐性、互動性。像繪畫臉譜、刻葫蘆、剪紙、泥塑、彩陶彩繪和戲曲人物扇面彩繪都是我們開發的體驗活動,孩子們都很喜歡,我們可以在他們的作品中,看到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家鄉的熱愛。”在中山小學講授完課程,金城關五館的講解員感觸頗深。
“今年我們接待了讀者研學、民勤街小學、民族中學、中山小學等多所學校和機構的研學活動。我們依托館藏資源,以及葫蘆雕刻、剪紙、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傳承人親自上陣,手把手教孩子們,讓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解這些非遺文化,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感悟非遺傳承人所體現出的精神。”金城關五館負責人陳磊說。
創意引擎 探索研學多元玩法
早期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相對被動、單一、淺表。但隨著各項工作的開展,“設計”的元素開始出現在博物館活動中。“研學+演繹”“研學+科技”等創新玩法探索了研學活動的可玩性,在研學中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
作為紅色教育的主陣地,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在今年集中推出了《西北“小蘿卜頭”》《紅色女兵王定國》《藥房裡的秘密》等精品紅色課程,用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紅色教育。同時,還創排了《謝覺哉的皮箱》《西路軍女戰士的回憶》《紅色驛站》《南灘街54號》等原創紅色情景劇,給紅色研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暑假,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的“閃閃紅星耀八辦”活動再一次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的關注與參與。孩子們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原址小院內,身著八路軍服、中山裝、旗袍、大褂,生動演繹著1938年發生在八路軍駐甘辦事處的故事。新穎有趣的玩法給孩子們帶來沉浸式體驗,豐富了青少年紅色教育活動內容。
“我在甘博修文物”系列活動是甘肅省博物館研學活動的人氣項目。今年8月,“我在甘博修文物——織夢紅色傳承”紡織品類革命文物研學活動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的參與。
活動以館藏紡織品革命文物布幣、布背包、糧食袋為藍本,由省博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的專家為孩子們詳細講解20多件紡織品革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物修復的重要性。隨后,孩子們在老師和博物館修復師的指導下,拿起畫筆和針線,自主設計繪制布幣、糧食袋,深入體驗革命先烈的艱苦歲月,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也是省博研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我在甘博修文物’的活動形式,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截至目前,甘肅省博物館共接待了62批研學團隊。”省博社教部副主任王嵐在採訪中說。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今年,在蘭各大博物館積極籌備,不斷升級服務,充分發掘館藏資源,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層出不窮。這些舉措都將博物館青少年活動推向了新的高度,也為研學旅行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新的可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見習記者 陳培捷 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