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穩得住、可致富 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近年來,甘肅金昌市永昌縣始終將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作為重要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來抓。2022年至2023年,永昌縣累計完成搬遷4622戶,涉及新城子、紅山窯、焦家庄、城關、南壩、河西堡6個鄉鎮31個村,讓千家萬戶共圓“安居夢”。
走進焦家庄鎮南沿溝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喬遷對聯映襯著新住戶的喜悅,廚房、客廳、臥室、衛生間等一應俱全。住戶張均其笑容滿面,正在新家中招待前來探訪的親友,和大家分享著搬遷后的喜悅。
“新房子暖和,搬過來的這段時間老伴最高興了。”張均其的老伴常年有病,行動不便。自從搬進新房后,家裡生活變樣了,老人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今年以來,永昌縣堅持“思想不鬆、標准不降、力度不減”,持續完善落實“1234”工作機制,精准調度、多級聯動、專班推動,有序實施2323戶6850人搬遷任務。
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不僅讓群眾搬得出,也讓群眾住得好。走進紅山窯鎮夾河村搬遷入住村民孫世俊的家中,明亮整潔的客廳首先映入眼帘,室內的溫馨和暖意瞬間驅散了室外的寒冷。
“我們搬到這裡感覺很好,房子很暖和、很亮堂,上廁所也很方便。”孫世俊說。
與此同時,在紅山窯鎮姚家寨搬遷居住點,一棟棟庭院整齊排列、一條條馬路筆直干淨。“熱火、亮淨、安全,住到裡面舒服,不像舊房子又要生火又要填炕,出來沒走幾步鞋和褲腿就臟了。老伴一開始擔心沒熱炕比較冷,結果到了晚上很暖和。”81歲的吳桂英老人高興地說。
冬季清潔取暖項目自2022年實施以來,永昌縣結合全縣氣候條件差異,在西河採取“太陽能+電輔助+防凍液”為主供熱方式,在東河、清河地區採取了“太陽能+電輔助”供暖方式,滿足了不同區域的取暖需求,確保經濟高效、群眾滿意。
隨著全縣村級互助幸福院的建成投運,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也讓老人們“養老不離村”的願望得以實現。在新城子鎮通信堡村的互助幸福院裡,老人們圍桌而坐,共進午餐、閑話家常,其樂融融。“這碗羊肉粉湯做得很好吃,符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我和老伙伴們一起來幸福院,感覺很不錯。”前來用餐的老人連連夸贊,“有了這個互助幸福院,子女們就不用擔心我們的吃飯問題了,閑余時間還可以在這邊下棋、健身。”
避險搬遷暖民心,同心共筑安居夢。下一步,永昌縣將扎實做好搬遷入住“后半篇文章”,協調解決好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張珊)
來源:金昌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