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筑牢民生之基 增進民生福祉

——五年來甘肅省民政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李永萍
2024年12月20日09:18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筑牢民生之基 增進民生福祉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它定格奮斗者的身影,鐫刻奮進路上的足跡。

回望過去5年,全省民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民政部的工作要求,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積極推動民政工作改革創新,凝心聚力兜底線、保穩定、惠民生、促發展,交出了一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5年來,全省救助領域年均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84.71萬人,保障特困人員10.61萬人,實施臨時救助876萬人次,共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23.8億元。

5年來,高齡津貼制度實現省市縣三級層面全覆蓋,惠及58萬人,補貼經濟困難老年人8.62萬人,為4.07萬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

5年來,各級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降低、免除會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1.08億元,全省社會組織共招聘高校畢業生5075人。

……

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甘肅省民生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監測與救助手段正朝著更加科學化、精准化的方向邁進,相關制度設計愈發貼近民眾的實際需求與心聲。

全省民政部門切實肩負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兜底保障重任。一項項貼心的民生政策、一條條務實的惠民舉措,如同春風化雨,把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送達困難群眾的心田,將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網編織得更加緊密、更加牢固。

——著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規范低保准入條件,完善低保家庭經濟狀況評估認定,有序推進擴圍增效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相應救助范圍,切實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84.71萬人(城市28.13萬人、農村156.58萬人),較2019年底淨增12.33萬人,增幅達7.26%,特困人員10.61萬人(城市0.71萬人、農村9.9萬人),較2019年底淨增1.06萬人,增幅達11.1%。加強與防止返貧監測機制有效銜接。全省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中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32.66萬人,佔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總數的54.97%。全省552萬脫貧人口中納入農村低收入人口97.35萬人,佔比17.63%。

——穩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2019年至2023年連續5年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省級指導標准,目前分別達到每人每年8400元、5580元、10920元、7260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33.58%、38.81%、33.58%、38.92%。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2019年以來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資金5.38億元,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健全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省級分檔補貼指導標准分別達到月人均110元和60元。實施動態調整機制,使補貼標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同時,兼顧殘疾人生活保障和長期護理需求。2019年以來共發放補貼資金39.2億元,2024年較2019年同期發放資金增長1.1億元。在全省部署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主動辦”便民利民行動,通過與殘聯加強信息共享比對,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規范落實“跨省通辦”和“全程網辦”,累計受理“跨省通辦”113例、“全程網辦”1351例。

——全面完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政府保障范圍,與孤兒享受同等生活保障待遇。持續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制度。省民政廳聯合9部門印發《甘肅省深化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制定11條聯動舉措,合力健全關愛服務體系。高標准推進兒童福利機構“精准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更好保障機構內養育兒童的合法權益。

——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建立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聯席會議制度,19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強化站內照料、尋親服務等工作,不斷加強流浪乞討人員組織保障。2019年以來,全省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超5萬人,幫助1177人成功尋親、順利返鄉,落戶安置長期滯留人員257人,及時有效地保障了流浪乞討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創新兜底方式,深入實施結對關愛行動。省民政廳積極履行省關愛辦工作職責,組織全省25.1萬名干部與26.7萬名關愛對象結對認親,各級結對干部累計開展聯系交流275.11萬人次、走訪探視183.96萬人次,幫辦實事40.8萬件,資助資金(含物資折合)9597.59萬元。設立結對關愛專項基金。截至目前,全省已募集資金1.12億元,幫助33.45萬人次關愛對象紓困解難。

優化養老服務品質 提高老年群體幸福感

養老服務,關乎民生,牽動民心。

截至2023年底,甘肅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470萬,佔總人口的19.1%。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影響甘肅省整體發展的重要議題。近年來,甘肅省不斷強化制度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投入,優化老齡工作體系,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先后出台法規、政策、規劃18項。特別是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頒布甘肅省第一部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使甘肅成為完成養老服務條例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雙立法”的省份。養老服務標准從零起步,出台地方標准10個,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以法規為統領、政府規范性文件為主體、部門專項政策和標准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服務供給不斷增強。連續4年通過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投入資金12.6億元,建設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2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600個,新增養老服務設施面積59.71萬平方米,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城市街道全覆蓋,農村養老服務供給顯著提升。全省345家機構以不同形式實現“醫養結合”﹔投入資金2.22億元,建設護理型床位2.13萬張﹔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全省縣級、鄉鎮公辦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分別達88.3%、92.9%。7個市州納入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5萬張,提供上門服務超100萬人次﹔分年度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5年累計完成改造46225戶。

——服務對象不斷拓展。建立全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在國家“規定動作”16項的基礎上,增加“自選動作”5項,達到21項,並逐一明確了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類型,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安排資金4765萬元,設立助餐點1072個,月均提供服務113萬人次,有效解決了老年人“一餐熱飯”難題。省政府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4.39億元,面向全體老年人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完成改造6.7萬戶。

激發社會治理新活力 構建基層善治新格局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強化區劃和地名管理,基層社會治理根基進一步夯實。

——社區治理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持續深入。加強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體系建設。出台“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創建16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打造蘭州市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示范區,形成了一批創新性成果。深化基層民主自治實踐。修訂甘肅省實施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兩個辦法和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圓滿完成第十次村民委員會和第七次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大力實施村民委員會能力提升和規范化建設專項行動,扎實推進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選樹村規民約先進村100個,村(居)民自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台《甘肅省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實施萬名社區工作者選聘計劃,基層治理力量不斷壯大。認真開展社區減負和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証明事項工作,為基層組織減負賦能。

——社會組織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加強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落實“一網通辦”,壓減申報材料6項,登記成立社會組織3994家,注銷登記1.06萬家,培育發展城鄉社區社會組織1.8萬余家。開展專項行動,整治非法社會組織244家,將348家列入活動異常名錄、46家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依法撤銷1117家,社會組織發展環境不斷淨化。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落實幫扶項目1300多個,支持幫扶資金1.6億元。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行業協會商會搭建橋梁,引進省外資金109億元。持續鼓勵引導全省社會組織通過捐款捐物、志願服務、輔助結對3種方式參與結對關愛行動。目前,全省共有6661家社會組織參與結對關愛行動,捐款捐物折合資金9988.94萬元,實施志願服務項目5878個,與3.5萬名關愛對象建立了輔助結對關系,開通心理咨詢熱線158條。

——區劃地名工作全面加強。2019年以來,蘭州市城關區、安寧區、永登縣、皋蘭縣部分行政區域界線變更,武威市古浪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慶陽市6個鄉撤鄉設鎮,張掖市甘州區新墩鎮政府駐地遷移,在服務強省會行動、支撐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規范地名管理,健全完善機制制度,強化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應用,編輯出版甘肅省標准地名圖、錄、典、志。持續加強保護傳承,積極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組織開展“保護地名文化,記住美麗鄉愁”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征集紅色地名文化作品140余件。其中,慶陽市和酒泉市選送的作品獲民政部主題活動三等獎。以“甘肅省地名文化保護與傳承”和“甘肅省行政區劃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為主題開展調查研究,相關成果分別獲得2023年、2024年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深入實施“鄉村著名行動”,會同11個部門(單位)聯合制定《甘肅省“鄉村著名行動”實施方案》,推動鄉村地名建設重點任務落實,因地制宜開展探索實踐,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鄉村地名全面建設探索實踐取得明顯成效,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拓展提升基本社會服務

婚喪嫁娶皆民生。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積極提升民政領域相關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婚姻登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創新婚姻登記模式,著力推動“公園式”登記處建設,甘肅省婚姻登記實現“省內通辦”。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舉辦婚俗改革宣傳現場會等特色活動717場次,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禮儀,著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殯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重新調整優化火葬區范圍,劃定為火葬區的縣區由原來的42個增加到75個,覆蓋面積達12.07萬平方公裡。加強殯葬行業管理,節地生態安葬得到推廣。2022年出台《甘肅省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實施辦法》,對逝者去世后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給予逝者直系親屬或法定繼承人一次性獎勵,填補了甘肅省在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方面的空白。該項政策實施以來,共有340余人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發放獎補資金30余萬元。

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全省慈善組織由2019年的182家發展到目前的288家,實現慈善組織縣域全覆蓋﹔慈善信托累計備案162單,備案金額達8.63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依法治善成為常態。建立省級慈善組織監管協調機制,推進實施“陽光慈善”工程,對慈善財產的募集、管理、使用實施信息公開,確保慈善財產管理規范並在陽光下運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引領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帶動更多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積極探索“互聯網+慈善”新模式,舉辦首屆“騰訊慈善數字公益節”甘肅專場,互聯網慈善取得新突破﹔發展社區慈善,酒泉市肅州區官北溝社區入選全國首批“社區慈善實驗”試點社區。5年來,全省慈善組織共募集款物27.15億元,在扶貧濟困、搶險救災、助醫助學等方面貢獻了應有力量。福彩事業健康發展。5年來,全省累計銷售福利彩票122.22億元,共籌集公益金38.21億元,為全省社會福利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項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是甘肅省民政工作者用心書寫的溫暖“民生答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賡續奮斗開啟新征程。全省民政系統將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改革,努力譜寫甘肅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