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古村落換新顏 花溪谷展新姿

——康樂縣景古鎮溫家河村建設和美鄉村掠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張燕茹 王 虎
2024年12月20日09:28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古村落換新顏 花溪谷展新姿

遠處,太子山白雪皚皚,山巒迤邐﹔近處,倒流河水流潺潺,林草豐茂。環山繞水間,一個小山村坐落其中,一塊塊庄稼地在冬日裡稍事歇息,冬小麥、冬油菜在積雪遮掩中露出翠色,蜿蜒的柏油路延展到農戶門口,紅瓦白牆的民居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晾晒著藥材,散發著一縷縷清香。

這裡,就是康樂縣景古鎮溫家河村,因地處楊家河上游,氣候溫和,群眾多沿河而居,故得名為溫家河,毗鄰太子山紫溝峽保護區,處於洮河主要支流倒流河的源頭。康樂縣充分挖掘當地生態旅游資源優勢,編制村庄規劃,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實施文旅項目,將溫家河村打造成美麗的“花溪谷”。

鄉村美:十裡青山 一溪流水

從無人機高空俯瞰,溫家河村地處太子山麓,周圍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資源豐富,生態良好、風景優美,道路、村舍、學校等規劃整齊。走入村內,道路干淨整潔,藥材碼放整齊,金燦燦的玉米棒子裝滿圓形鐵籠子,民居牆體上描繪著色彩艷麗的民俗畫,鄉土氣息濃郁。

“我們村與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相連,村兩委通過快手、微信、抖音等廣泛宣傳,村干部每月通過入戶走訪、微信網格群等方式,呼吁大家保護自然生態,讓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和生態保護中,村裡的水系、林木及整體風貌都得到了有效保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殷春海介紹。

該村在中建集團幫助下,2021年完成村庄規劃,並於2022年開始打造“十裡青山、一溪流水”的“花溪谷”。在省州縣鎮支持下,累計投資1756萬元,群眾自籌資金達300多萬元,鋪設柏油路,修建過水邊溝,建設停車場,安裝太陽能路燈,改造破舊屋頂,改建衛生廁所、洗澡間,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等,入戶道路硬化率、自來水普及率、農戶通電率、通信網絡覆蓋率等達100%。

同時積極推進旅游項目建設,爭取投資5400萬元實施康樂縣旅游大通道一級驛站二期項目,打造“花溪谷”景區,包括十裡花溪漫道、溫家河游客服務中心、雲上梯田度假村、鄉村康養社區、太子山植物科普園、打門村形象入口等,一幅山清水秀、休閑康養的美麗鄉村圖景展露新姿。

群眾積極植樹造林,種植雲杉、杏樹、連翹等2萬棵,房前屋后栽種刺玫瑰、波斯菊、萬壽菊等20畝,改院改牆、創建美麗庭院,收集玉米秸稈,撿拾廢舊農膜,打掃清理草垛,拆除破舊雜物房圈舍和殘垣斷壁,及時清運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鄉村富:藥材興旺 菌菇飄香

“嗒嗒嗒——”隨著中藥材揉搓機的隆鳴聲,但見村民們將一束束“身材彎曲”的中藥材放入揉搓機入口,經過機械揉搓后,變成了“身材端直”的中藥材。

中藥材大戶何林忠,雇用了五六個村民進行中藥材粗加工,他們將一捆捆中藥材在揉搓機粗加工后,收攏、用鐵絲擰緊、捆結實,一碼碼整齊堆放,准備拉運到岷縣、隴西等中藥材市場銷售。

“別小看這‘土疙瘩’,是鄉親們致富的‘金疙瘩’。”何林忠說,他種植中藥材五六年了,今年流轉了70畝土地,種植當歸、黨參、黃芪、柴胡、羌活等中藥材。山裡陰濕、天氣涼爽,病虫害少,藥材品質好,1畝地產量700多公斤,去年總收入近50萬元,其中給常年雇佣的15人支付工資10多萬元。

手腳麻利干活的村民王永珍說,“一天掙100元,最近干了20多天,能掙近3000元。在家門口務工,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

康樂縣積極扶持溫家河村發展中藥材產業,今年全村127戶中藥材種植戶申請農業產業獎補854畝,落實獎補資金28.17萬元﹔6戶中藥材育苗戶申請獎補8.5畝,落實獎補資金2.55萬元。村裡的黨員李永平,帶領30多名群眾種植中藥材,並創建了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中藥材加工廠,帶動全村今年種植中藥材1000多畝。

村口還矗立著一座座食用菌棚,全村建成80座大棚發展食用菌,今年種植香菇47萬棒、平菇12萬棒,預計產量300萬斤、產值1000萬元,吸納附近群眾60人務工。同時養牛125頭、羊453隻,夯實了產業基礎。

溫家河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利用“花溪谷”鄉村旅游,開設農家樂,逐漸形成以鄉村旅游為主導,帶動中藥材、食用菌、特色養殖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鄉村新:低碳校園 綠色種子

青山綠水間,一座造型別致、美觀大氣的學校拔地而起,這是中海集團於2021年捐建的中國海外溫家河希望小學。優美的校園、嶄新的教室、豐富的功能室、精巧的幼兒園、明亮的餐廳,托起了村裡娃的夢想。

這所小學在中海宏洋公司的幫助下,從用能優化及能源節約、校園低碳運行、低碳課程開發、低碳教育基地打造、碳中和認証等五大方面,通過清潔能源利用、節水系統、電氣化食堂、低碳文化宣傳等措施,打造低碳校園,於今年9月獲國內首家碳中和小學認証。

“在清潔能源方面,學校幼兒園和食堂屋頂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轉化為清潔能源電能,供學校照明、食堂做飯、冬季取暖等方面的用電,食堂從燃氣爐升級為電氣爐灶,學校從購電變成了自主發電儲電用電。”溫家河小學校長包佔忠介紹,學校的普通水龍頭升級為高級節水器具,從人工抄表升級為能耗監測系統實時監控,學校水電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步入學校食堂,溫暖如春,干淨的地板下是電地暖供熱。廚師邊准備午餐邊說,“今天中午做的是臊子面,我們每周都有食譜,周一、周三、周五是面食,家常臊子面、炸醬面、鹵面等,周二、周四是炒菜和米飯。”

“我們是山區,有的孩子上學距家遠,有的家長在地裡干農活顧不上做午飯,學校有了食堂,讓孩子們吃口熱飯,特別受村民們歡迎。專門成立了家委會監管食堂資金,協助購買米面油和蔬菜。”康樂縣教育局干部、溫家河村駐村隊長王小軍說。

盡管地處鄉村,但“光盤行動”“垃圾分類”“清潔能源”等低碳熱詞被這所小學的學生們津津樂道。校園、教室、食堂等低碳宣傳標語遍布。學校專門開設低碳課程,結合家庭、校園、社會三個場景,講授全球氣候變化、碳排放、垃圾合理分類等知識,通過圖畫故事、實踐操作、角色扮演等,加深學生們低碳認識,激勵他們光盤行動、杜絕浪費、制作手搖發電機、廢物利用、清掃垃圾等,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

“播撒綠色種子”,已成為校園、家長和村民們的共識,引領溫家河村走向綠色低碳的美好未來。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