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化改革激活綠電優勢
甘肅用電負荷實現晚間向午間重大轉變

以前,每天17時至23時是甘肅用電負荷晚高峰,加之需火電調峰,電力成本較高。如今,發電和用電企業可以實時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綠電,許多工業企業正利用午間綠電量大價低優勢,將生產高峰時段由晚間轉向午間。記者3月15日從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獲悉,目前已有380多家工業企業入駐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自主靈活消納綠電,帶動全省10%以上的用電負荷由晚高峰轉移至午間時段。
電力現貨市場是指符合准入條件的經營主體開展日前、日內和實時電能量交易的市場。目前,在甘肅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平台上,發、用兩側經營主體可以24小時以“報量報價”形式同台競爭,以雙方達成的價格交易綠電。午間是風光電滿發、多發期,具有量大價低特征,成為綠電交易高峰期。企業新的用電習慣,正推動甘肅用電負荷由晚間向午間轉變。
“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曉斌說,這既形成了發用雙方良性互動,助力新能源消納,又推動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提升產品“含綠量”、競爭力。
而這一突破,源於甘肅新能源和電力市場化改革。
近年來,甘肅搶抓“雙碳”機遇,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目前,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6400萬千瓦,佔比突破64%。新能源主體電源地位基本確立。
綠電發得足,還要用得好。
早在2017年,甘肅即躋身全國首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省份。2018年12月27日,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在全國首創新能源發電企業以“報量報價”的形式與火電同台競價,推動新能源對常規能源的替代。
2021年5月1日,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在全國首創用戶“報量報價”參與市場交易,實現市場價格向用戶的有效傳導,通過價格信號挖掘用戶側調節潛能,促進新能源消納。首批5家用電企業入駐市場,嘗試靈活購買綠電。
2024年9月5日,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家用戶“報量報價”參與的電力現貨市場。
截至今年3月,甘肅新能源發電企業全部入駐電力現貨市場,用電側工業企業也由首批5家增至380多家,並不斷有新企業加入。
張曉斌介紹,在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背景下,將有更多用電主體在確保生產安全和產品質量前提下,與新能源發電同頻共振,優化調整負荷,共享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與新能源深度耦合的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