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書香潤古建 文化煥新彩(縱橫)

晁 星
2025年03月18日09: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書香潤古建 文化煥新彩(縱橫)

近日,“舊書新知·讀書報國”古舊書市在北京報國寺三殿平台正式啟幕。本屆報國寺古舊書市匯聚了近百家中外展商、300余個特色展位,集中呈現逾萬冊古籍文獻珍品,其中不乏宋元明清歷代典籍善本及孤本秘藏,吸引了眾多古舊書籍愛好者“尋寶”。

“舊書新知”是北京著名的文化品牌,這次“舊書+古建”的組合,又為廣大讀者帶來了新體驗。古建是凝固的歷史,舊書是流傳的文化,二者不僅在基因上互配,又在視覺上相得益彰,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放眼望去,類似的跨界合作近些年在北京越來越多。有著約800年歷史的萬鬆老人塔下,北京磚讀空間向公眾開放,一磚一瓦、一書一茶好不愜意﹔復建的林白水故居中,椿樹書苑上新,在名人故居中讀歷史、悟人文,置身其中有種時空穿越之感……人與舊書古城的相知相擁,演繹著“古建漫卷書香”的浪漫故事,充分彰顯城市的文化底蘊。

“舊書+古建”帶來的不只是文化增量,還有“舊舊得新”的別樣活力。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為北京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其中很多就在尋常的胡同街巷裡,但保護卻是“鐵將軍把門”。從實踐經驗來看,合理的開發利用,往往能讓古建煥發新生,“書香北京”建設恰好為其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就拿萬鬆老人塔和環繞它的小院來說,這裡一度大門緊閉,磚讀空間的誕生為小院帶來新的生機。古塔賦予這個空間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悠悠書香也為古塔增添了更多魅力,市民“開門見文化”,慕名前來者絡繹不絕。看著熱鬧場景,老街坊不禁感慨:“小院終於找到了最契合的來客。”

書是文化的支點,也撬動著城市文化建設的新可能。其實,早在2021年,北京就出台了相關條例,明確鼓勵歷史建筑結合自身特點和周邊區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實體書店等文化和服務功能。近兩年,地壇書市爆火,聯動附近的雍和宮、孔廟、國子監、五道營胡同,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圍繞書市來一場City Walk(城市漫步)。再結合“舊書+古建”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圖書+”的想象空間還很大。充分結合北京豐厚且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轉型升級,城市文化建設就能事半功倍。

氤氳著書香的城市令人留戀。不斷完善機制,引入各方力量,鼓勵大家積極探索“圖書+”的多元模式,不斷續寫“文化的故事”,傳遞“時代的書香”,城市發展的文化推動力就會始終澎湃。

(摘編自《北京日報》,原題為《“舊書+古建”催生文化新體驗》)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