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祁連山下春播忙

——武威市春耕生產一線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2025年03月27日09:10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祁連山下春播忙

田野好風光,春耕播種忙。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春分過后,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的武威市春耕生產已由川區向山區陸續展開,施肥、犁地、播種、覆膜……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在祁連山下徐徐展開。

3月24日,記者在涼州區謝河鎮四中村4組春小麥標准化種植示范基地看到,一片片高標准農田開闊平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准定位下,小麥精量高性能播種機沿著設定好的路線勻速前行,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精准播種、鋪滴灌帶、覆土壓地等多種作業。

“今年我在涼州區謝河鎮、武南鎮種植春小麥間作玉米3000多畝,小麥品種是永良4號,全部採用‘一穴多粒’精量播種技術,配合滴灌系統和配方施肥,還能使種植的行距、株距保持一致。”看著精准高效的播種場面,涼州區種糧大戶李雙學的臉上挂滿了笑容。

最近幾年,隨著小麥淺埋滴灌微壟溝播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和小麥寬幅微壟播種機等新裝備的推廣使用,讓包括李雙學在內的廣大農戶嘗到了科技種田的甜頭。

“過去種植方式粗放單一,效益不好,現在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還有科技服務保障,糧食生產成本降下來,收益自然就高了。”李雙學說,“根據目前的播種進度,一周后就能完成春小麥播種,一個月后套種玉米,這種小麥間作玉米的復合種植模式,不僅能節約水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實現‘一地雙收’。”

今年以來,武威市深入實施強科技行動,因地制宜主推32個種植類品種、14個養殖類品種和30項綠色高質高效技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到田。同時,組織市、縣(區)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冬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培訓,指導農民因時因地因苗分類施策,落實化肥深施、鎮壓耙耱和病虫害防控等各項管理措施,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眼下的武威大地,草木萌發,生機盎然,廣大農民搶抓農時,辛勤勞作,為新一年收獲夯實基礎。

在古浪縣永豐灘鎮六墩村3組胡蘿卜種植基地,幾台起壟播種機開足馬力來回穿梭,鬆軟肥沃的土壤被拉出一道道平直的田壟。覆膜機緊隨其后,快速將地膜精准鋪展。“起壟播種機的精准高效作業,確保了胡蘿卜出好苗、出全苗。過去人工種植胡蘿卜,費時又費力,現在一台覆膜機每天能覆膜20畝到30畝。”永豐灘鎮六墩村種植戶王文基說。

採訪期間,武威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的幾位農機技術人員來到田間地頭,觀墒情、看機具、盯操作,現場“把脈會診”,指導農戶科學播種。

“胡蘿卜播種時不宜太深,要保証出芽率。”

“播種過程中,機具要保持勻速,過快很容易造成漏播。還要調整開溝器下壓力,確保入土深度穩定。”

……

農機技術人員向農機手詳細講解機播種子用量、播種密度、機具調試等方面的技術要領,通過面對面培訓指導,讓高產技術得以快速普及。

今年以來,武威市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搶抓農時,在保農、護農、利農上下功夫、出實招,保障糧食安全,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將23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到村到田,目前已種植糧食作物33.2萬畝。

(責編:高翔、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