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牦牛冬季繁殖實現新突破
2025年03月27日09:15 |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碌曲:牦牛冬季繁殖實現新突破
初春時節,碌曲縣高原牧場春寒料峭。
牦牛作為高原特有的畜種,其生產性能關系著數百萬牧民的生活質量。然而,受高寒缺氧環境影響,傳統牦牛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繁殖特征:每年7至9月為發情期,次年春夏季節產犢。這種自然規律導致犢牛生長期與牧草豐茂期錯位,幼畜越冬成活率不足60%,母牛兩年一胎的繁殖效率嚴重制約著牧業效益。
碌曲縣通過種質改良、飼草料補貼與科學管理協同驅動,成功實現了牦牛在傳統非發情期的冬季產犢。
碌曲縣農業農村局和科學技術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首先從遺傳改良入手,引入攜帶“延長繁殖周期”基因的優質種公牛,逐步優化種群結構,構建起核心繁殖群。
為解決營養供給這一關鍵短板,碌曲縣制定了11項政策措施。2025年,碌曲縣新列支180萬元牲畜良種補貼資金,150萬元的藏羊、牦牛舍飼養殖補貼,310萬元優質基礎母牛購入獎補資金,50萬元優質種公羊獎補資金,還計劃種植牧草1.14萬畝,提升畜牧業穩產保供能力,形成“夏秋貯草、四季補飼”的精准營養供給模式。
“現在牦牛每天都能吃上‘營養套餐’,母牛全年都能維持良好膘情。”碌曲縣格爾倉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西合道說。
隨著碌曲縣系列措施的持續發力,2025年碌曲縣各大牧場接連傳來喜訊:截至3月17日,已有44頭健康牛犢誕生。新生牛犢初生重達11公斤左右,較傳統春羔重量高出20%左右,成活率達到100%。
如今,碌曲縣通過“十戶聯產”的養殖機制,將牦牛納入統一管理體系,牲畜越冬死亡率逐年下降,出欄周期明顯縮短。更可喜的是,冬季產犢模式使牛犢能在次年豐草期快速育肥。
碌曲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世忠說:“我們還將實施‘甘味’牦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加大牦牛產品營銷和推廣力度,為全縣畜產品銷售提供平台。”
(責編:高翔、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