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春日裡,蜿蜒流淌的黑河兩岸柳芽吐綠、萬物復蘇。位於臨澤縣現代寒旱農業產業園的甘肅鴻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座羊肚菌種植大棚進入集中採收期。
走進大棚,淡淡菌香扑面而來,羊肚菌或成簇生長,或單株挺立,長勢喜人。工人們忙著採摘、搬運,一派豐收景象。
羊肚菌又名羊肚菜,因菌蓋表面有似羊肚狀的凹坑而得名,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備受消費者青睞。
2022年,甘肅鴻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嘗試種植羊肚菌,然而由於沒經驗缺技術,羊肚菌產量並不理想。“我們試種了兩年,一座棚的產量才500多斤,羊肚菌長得稀疏、緩慢,個頭也小。”公司生產部經理張興虎說。
連續兩年的挫折,並沒有影響公司發展羊肚菌產業的積極性。公司外派團隊,前往河南、山東等地學習科學的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水平,並把專家請到現場進行實踐指導,因地制宜選種用種。
經過摸索和試種,公司種植經驗日益成熟,第三年種植20個羊肚菌大棚。“從這一季的長勢和產量看,試種成功了,預計20座大棚產量能達到3萬多斤。”張興虎說,現在產品在南方地區搶“鮮”上市,填補了春季羊肚菌在當地市場的空窗期。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對生產基地進行改造提升,引進烘干技術,不僅延長了保存期限,還提升了產品價值。“鮮品一斤能賣到50元到60元,干貨一斤可以賣到800多元。”張興虎說。
小小的羊肚菌,不僅延伸了臨澤縣食用菌產業鏈,還為群眾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我在公司工作四年了,這裡工作時間固定,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臨澤縣平川鎮群眾哈金芳說。
近年來,臨澤縣充分利用玉米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採用“公司+合作社+產業園+農戶”模式,不斷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
從發展雙孢菇到試種羊肚菌,從推廣三次隧道發酵技術到探索多種發展模式,如今,臨澤縣農業綠色發展底氣越來越足。
“我們先后引進怡泉新禾、鴻澤農業等5家食用菌企業,建成集食用菌菌種研發培育、菌棒生產、種植、加工、保鮮、配送、銷售於一體的食用菌循環農業產業園,打造高標准雙孢菇出菇車間5棟125間,建成高標准香菇大棚256座,年產雙孢菇達1.3萬噸以上,年產香菇達3800噸以上。”臨澤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