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是項目落地的“密碼”
——庄浪縣水洛河流域食用菌產業園一線見聞

在木耳栽培的各個廠房,機器轟隆作響,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裝袋運輸……這是庄浪縣水洛河流域食用菌產業園裡的生產圖景。
該產業園於2024年正式投產,是庄浪縣南坪鎮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總投資1.06億元,佔地508畝,建成日產10萬棒菌棒生產線一條,建有生產車間2400平方米、養菌車間9200平方米、倉庫960平方米、玻璃連棟陽光房1600平方米、木耳吊袋棚262棟、晾晒棚128棟、蓄水池11個。
劉錫福是該產業園的負責人。雖然從事食用菌產業有36年之久,但之前,他隻在企業做食用菌栽培技術支持,到庄浪才接下這個產業園,全流程管理。
是一通電話改變了劉錫福長久以來“隻技術入股”的想法。
“當時,我已經准備回老家黑龍江栽培木耳,但宋書記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庄浪很需要像我這樣的專業人才,我便決定留了下來。”劉錫福所說的宋書記是庄浪縣南坪鎮黨委書記宋平江。
滅菌、冷卻、淨化、吊挂……走進產業園才知道,一株小小的木耳,要經過12道工序才能完成栽培。
“就像木耳種植環環相扣一樣,項目落地也需要各部門、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和配合。”提到政府的幫助,劉錫福作了個形象的比喻,“建園初期,鎮政府工作人員時常主動來找我們,協調相關部門,幫我們解決用電、用水等各種問題,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深受觸動。”
在出菇高峰期,產業園突遭水危機——枯水期致地下水位下降,原本打深水井的計劃被叫停﹔雖緊急接通南洛河地表水和自來水,但每噸6元的高成本等問題,讓企業生產成本與運營壓力驟增。
劉錫福的焦慮很快得到緩解。市縣鎮三級聯動現場辦公:引入引洮二期源頭水﹔水價直降近一半,年省40萬元﹔同步協調300萬元貸款並發放“暖心聯系服務卡”長效跟蹤。這場“及時雨”成為政府護航項目發展的鮮活注腳。
做項目、做產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從事食用菌產業36年的劉錫福說:“我覺得誠意最重要。我毫無保留拿出我過硬的技術,這是我最大的誠意﹔政府用實際行動支持,這是咱們當地政府最大的誠意。”
產業園現在年產菌棒近2000萬個,可產鮮菇或鮮耳1萬噸,干菇或干耳700噸。同時,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集研發、推廣、回收、銷售為一體,“我們正在積極拓展業務線,從木耳中提取木耳肽,用來替代牛肉面裡的蓬灰、挂面制作中的食鹽,更美味營養。”主打“甘味”品牌、推廣綠色有機產品,是劉錫福現在的目標。
“招得來”是起點,“落得下、長得好”愈見真章,實力與實干結合,這些滿滿的誠意,是庄浪縣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密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