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金川區:“有事找書記”讓難題不再難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2025年07月17日12:35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川區:“有事找書記”讓難題不再難

如何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如何讓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家門口”得到及時解決?

金昌市金川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於去年12月中旬起創新推行“有事找書記”工作機制,以強化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責任擔當為核心,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整合多方資源力量,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的響應速度、服務溫度與化解力度。

暢通渠道:群眾呼聲“一鍵直達”

“有事找書記”,首要解決的是群眾“找得到”的問題。

金川區各村(社區)將黨委書記聯系方式醒目印制於“便民服務卡”,並通過公開欄、網格群、上門講解等方式廣泛宣傳,確保群眾遇到困難時能第一時間找到“主心骨”。

“張書記,我眩暈症犯了,渾身沒力氣……”今年4月,金川區龍門裡社區空巢老人王麗君眩暈症發作,緊急求助社區黨委書記張寧。

接到老人電話后,張寧立即行動,不到10分鐘就將熱騰騰的餛飩和糖水罐頭送到了老人家中,並講解臨時救助政策,安排網格員持續關注。

“有事找書記”不僅是群眾求助的通道,更是黨組織主動發現問題的觸角。金川區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網格員常態化走訪入戶,聽取群眾意見,掌握社情民意,及時排查化解潛在的風險隱患。

金川區濱河路街道龍廣裡社區黨委書記朱佔存對此深有體會:“居民願意‘找書記’,是對社區黨委的信任。我們要主動‘迎上去’發現問題,‘靠跟前’了解問題。”

一次,他在走訪中了解到居民姚麗瓊突發腦梗半身不遂、生活陷入困境,立即主動為其申辦臨時救助並安排專人照護,減輕了一家人的負擔。

擔當作為:群眾有了“主心骨”

金川區寧遠堡鎮下四分村村民王曰軍夫婦遭遇嚴重車禍。村黨支部書記王興禮第一時間探望,緊急協調村級愛心公益金捐助2000元,並聯動金川區民政局落實9500元臨時救助,通過水滴籌籌得善款1.89萬元。金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同步施援,確保二人得到及時救治。

“‘有事找書記’不是口號,而是沉甸甸的責任。”王興禮說,“我們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既要解決問題,更要持續關懷。金川區要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對已協調處理的事項持續關注,用心用情做好暖民心、解民憂、防風險的“后半篇文章”,防止問題反彈。

今年3月,金川區龍崗裡社區居民高小梅的丈夫確診尿毒症,每周需三次透析,其家庭陷入經濟困境。

龍崗裡社區黨委書記白玉蓉了解情況后,立即協助為其全家成功申辦每月1564元的低保金。

幫扶不止於此:社區開展“結對幫扶”送物資,聯系醫生上門健康指導,將其小女兒轉至公立幼兒園,每學期學費從4000元降至400元……

在難題面前,金川區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們堅決挺在前面,擔當作為,協調各方資源,成為群眾最信賴的“主心骨”。

機制融合:織密基層治理立體網絡

金川區注重制度集成,將“有事找書記”與12345“接訴即辦”平台、“連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緊密銜接。12345處理日常普遍性訴求,“有事找書記”主攻“三重”難題,“1456工作法”提供系統化治理框架,三者共同編織起一張響應高效、化解有力的基層治理立體網絡。

據統計,該機制全面推行以來,金川區已有效解決群眾“三重”訴求123個。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感知,從單點突破到系統治理,金川區以“有事找書記”的小切口做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大文章,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上展現了新作為,為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貢獻了可借鑒的經驗。

(責編:高翔、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