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交通破局 經濟躍升 民生厚植

七裡河區多維發力描繪產城融合新畫卷

周棟楠
2025年07月19日07:18 | 來源:蘭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交通破局 經濟躍升 民生厚植

從穿城而過的黃河水脈到綿延起伏的南山綠屏,從鱗次櫛比的現代商圈到阡陌縱橫的田園村落,一幅強省會行動下的高質量發展圖景正在七裡河區徐徐展開。

2025年上半年,七裡河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在全省強縣域行動推進會上獲得2024年度城市服務型“先進縣”稱號。從交通路網、招商引資的量質齊升,到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縱深推進,七裡河區用實實在在的數據作注腳,書寫著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時代新篇。

織就立體脈絡 暢通發展動脈

“以前這裡的道路臟亂差、人車混行,出行安全根本無法保証。現在改造好了,不僅解決交通擁擠問題,節約市民出行時間,還大大改善五星坪片區的整體生活環境。”寶石花小區居民趙新年對五星坪鐵路平交道口綜合治理工程贊不絕口。

今年以來,七裡河區以綜合交通大會戰為抓手,同步推進“斷頭路”攻堅與智慧交通樞紐建設,暢通發展動脈。

五星坪鐵路平交道口綜合治理工程則啃下“硬骨頭”,下穿車行通道+人行天橋體系將該路段擁堵指數壓低60%,周邊居民通勤時間從30分鐘縮至3分鐘。G2201南繞城高速七裡河出入口的通車,讓黃峪鎮等南部鄉鎮農產品運輸告別繞遠路困境。龔湖公路提質改造升級工程,通過完善給水、雨水、照明等配套工程,解決周邊區域交通疏解難題。建蘭路地下通道的投用,以人車分流模式揮別西站商圈堵點。

這些民生工程既打通了發展的“任督二脈”,更提升了城市顏值。如今,七裡河區外連高速、內暢街巷的交通網絡正加速成形,為鄉村振興鋪就發展快車道,更以交通“硬聯通”激活經濟“軟活力”,讓發展成果切實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

聚能筑巢引鳳 飛躍首發經濟

七裡河區招商引資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為導向,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上半年全區共簽約項目33個,總投資130.36億元,省外到位資金126.57億元,蘭洽會簽約項目12個,簽約總額132億元。

在數字經濟領域,七裡河區搶抓機遇,成功簽約阿裡巴巴絲路服務中心、瀚海科技等重大項目。與抖音公司的合作,助推300余家“票根經濟”聯盟企業實現銷售倍增,探索出了一條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新路徑。“城市之眼”摩天輪項目作為2024年重點招商引資成果,以88米直徑刷新蘭州地標高度,預計7月底開放后成為黃河金岸空中花園。

在產業升級方面,與甘肅匯育星辰全生命周期零碳制造園區的簽約,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依托國家級百合強鎮項目,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達成共建合作。金月萊珠寶首飾公司的成立,將打造年產值50億元的黃金珠寶產業園,填補了全區在該領域的空白。

同時,“1+8+N”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與“小七幫您辦”政務服務模式為項目保駕護航。從簽約到投產全程代辦,營業執照辦理壓縮至半個工作日,七裡河招商雲系統實現審批進度掌上查,讓營商環境的軟實力轉化為項目落地的硬速度。

脈動票根經濟 賦能文旅消費

“文旅+票根”正以創新姿態激活城市消費活力,將賽事演出票根、准考証轉化為消費金鑰匙,構建文旅引流—票根賦能—消費轉化的閉環生態,打出了期中答卷的組合拳。4月足協杯、5月蘭州馬拉鬆、6月時光classic、畢業季、汪蘇瀧蘭州演唱會接力登場,300余家商文旅企業組成的“票根聯盟”以月均一爆點的節奏,將文旅消費推向新高。

足協杯期間,球迷憑票根在蘭州中心享受零售滿減、萬達茂餐飲6.8折等優惠,更可接駁黃河樓—蘭州老街夜游專線。5月蘭馬期間,4萬名跑者憑賽事票根解鎖三重福利,直接帶動住宿餐飲消費突破2000萬元。時光classic演唱會聯動文旅品牌推出夜演+夜游路線。《受到召喚·敦煌》音樂劇延續“票根經濟”創新模式,形成觀演—文旅—消費的閉環體驗。畢業季活動中,中高考准考証化身消費密鑰,拉動暑期消費市場。

從體育賽事到文化演出,從畢業季到日常消費,七裡河區正以票根為紐帶,讓文旅資源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使每張票根都成為點亮“夜蘭州·七裡香”品牌的星火,為城市經濟注入持續動能。

守護黃河安瀾 繪就綠色畫卷

七裡河區以綜合治理為筆,在母親河畔繪就綠色發展的時代畫卷。南部山區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工程,石佛溝景區森林覆蓋率超85%,成為金城蘭州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城區打造多處口袋公園和7.2公裡黃河生態長廊,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在產業轉型方面,西果園鎮的百年甜百合沿著絲路走向全國,魏嶺鄉的生態農業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家棟農場的林下經濟形成“樹上結果、樹下生金”的立體模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好合鄉村振興示范帶串聯起特色農家樂,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七裡河區實施“河長制+”管理模式,通過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舉措,讓曾經淤塞的雷壇河重現碧水繞城的美景。銀灘濕地公園蘆葦搖曳,西津路城市畫廊垂直綠化與藝術涂鴉相映成趣。七裡河區的生態實踐,正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著鮮活樣本。

厚植為民情懷 繪就幸福底色

七裡河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半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75%以上,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提升群眾獲得感。

在回遷安置方面,涉及保交樓項目3個4451套,已交付銷號2個3338套,交付率74.99%﹔涉及保交房項目9個2141套,已全部交付。這些安置房的交付,讓數千戶家庭實現了安居夢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脈家園等歷史遺留項目的房產証辦理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在基礎設施改造方面,涉及116個小區、2.97萬用戶的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全面推進,這項惠及近3萬居民的民生工程將顯著提升冬季供暖質量,讓群眾溫暖過冬更有保障。

在一老一小服務方面,建成養老服務+老年助餐服務點5個,11家社區長者食堂日供餐老年人2000人次,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暖心餐食。在教育領域,科學調配教育資源,增加一年級學位720個、七年級學位1890個,有效緩解了入學壓力。

在矛盾化解方面,累計化解各類糾紛9000余件,辦理12345訴求件2.21萬件、滿意率達100%,妥善解決西津電灌處人員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為民情懷,也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七裡河區將繼續以1139工作部署為指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勇毅前行,讓“高顏值”成為城市最亮麗的名片,書寫更加精彩的富民興隴新篇章。

(責編:高翔、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