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本網專稿

隴東“糧倉”變“算倉”

人民網記者 高翔
2025年08月06日08:59 |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小字號

第三十一屆蘭洽會慶陽展館內,身著非遺剪紙服飾的機器人正與小朋友握手。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第三十一屆蘭洽會慶陽展館內,身著非遺剪紙服飾的機器人正與小朋友握手。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咔嚓!”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慶陽展館裡,閃光燈亮成一片。一個身著慶陽非遺剪紙“衣服”的機器人,正伸出金屬手臂,輕輕握住一個小男孩好奇伸出的手。旁邊,同樣“剪紙風”的機器狗歡快地扭著屁股翻跟頭,引得圍觀的國內外嘉賓歡笑不斷。

展館內,慶陽雲創智慧大數據公司展示中心講解員李肖肖熱情地招呼著國內外賓客:“歡迎來慶陽看看,全國超半數的數字頭部企業都在這裡‘安家’了,咱這兒變化翻天覆地!”

一個西北農業、能源小城,咋就一頭扎進了最前沿的數字賽道?帶著好奇,記者踏上了探訪之路。

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俄少飛攝

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俄少飛攝

“2019年剛剛脫貧那會兒,咱們的發展亟需新引擎,可往哪兒使勁還不清楚,特愁人。”慶陽市“東數西算”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董宗謀回憶。轉折出現在2021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復同意甘肅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設立慶陽數據中心集群,標志著“東數西算”工程在慶陽正式啟動。

“為何要選擇慶陽?”面對記者提問,董宗謀並未急於回答,而是在桌上攤開一張中國地圖:“咱們這兒區位優勢明顯,信號跑全國又快又穩﹔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綠電管夠﹔氣候適宜,給機房‘降溫’正好﹔地質穩定,少地震,服務器‘住’得安心﹔公路、高鐵、飛機場,‘三縱三橫’通八方……這‘數字糧倉’的底子,種‘數字庄稼’正合適!”

“光說不練假把式。走,帶你們去工地瞅瞅!”董宗謀說著,順手把桌上一個磨舊的小筆記本塞進背包,“跟你們的採訪本一樣,記事兒用的。企業有啥難處,咱‘項目落地辦’隨叫隨到,記下來立馬辦!”

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機房。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機房。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走進慶陽市西峰區“東數西算”產業園,隻見大卡車穿梭不停,打樁機“咚咚”作響。園區裡個頭最大的“算力大樓”——中國移動數據中心B01機樓主體已經順利封頂,工人們正加緊趕工,預計9月底就能“開張”。

隔壁已投入使用的N01、N02機樓裡,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機房內安靜得隻聽見服務器低沉的嗡鳴,指示燈密集閃爍。穿著工裝的技術員們分組穿行在一排排高大的機櫃間,仔細巡檢。

“來自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地的數據就是在這些鐵櫃子裡被飛快算好並高效傳回,這個速度可能就是‘嗖’的一下!”董宗謀語氣裡透著自豪,“咱們這個新‘糧倉’已建成超3.1萬架機架,算力規模達6.6萬P(1P為每秒一千萬億次浮點運算),今年底預計將達10萬P,相當於5億台筆記本一塊使勁,這‘數字庄稼’,長勢旺得很!”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算力調度中心。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算力調度中心。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從“數字荒漠”到“算力綠洲”,慶陽憑啥跑這麼快?

“白手起家,肯實干!”董宗謀回答慷鏘有力,“咱們不光抱著資源優勢靠老天爺‘賞飯’,更是全員出動‘招大商、種好苗’。”

三年多來,慶陽市招項目、保服務,很快就實現了數字企業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的轉變,累計對接5600多家數字企業,落戶400多家,包括金山雲、首都在線等多家頭部企業,可以為全國用戶提供智算訓練及推理服務。

為了讓數字“庄稼”長勢更好,甘肅省先后出台支持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建設運營的40條措施,慶陽市配套出台“東數西算”項目要素保障61條措施和扶持數字經濟發展28條政策,省市協同從財政獎補、稅費減免、科技研發、人才支持等方面真金白銀“施肥澆水”,讓企業扎下根、長得好。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一瞥。陳飛攝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一瞥。陳飛攝

甘肅億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剛剛和慶陽市政府“牽手”,公司董事長孫吉指著合作協議信心滿滿:“我們要在這片‘數字沃土’上,種下十萬卡國產算力(每秒十萬億次級別計算能力)的‘種子’,用慶陽的‘綠電肥’和長三角的‘技術活’,為AI大模型筑牢最堅實的‘中國底座’。”

記者了解到,該企業還將聯合騰訊雲、燧原科技等頭部科技企業,在慶陽建設全國最大的國產智算中心,用智能算力“澆灌”千行百業。

在算力、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數字糧倉”的磁吸效應也在慶陽日益顯現。

易事特數字裝備制造(環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高端UPS電源、數據中心設備、充電樁及新能源+儲能產品,為慶陽數字算力中心和綠色能源發展提供配套支持。“我們相當於給數據中心‘供糧草’,落戶慶陽環縣一年就投產,車間裡生產線每天都是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廠長寇龍忙著指揮裝車的同時難掩興奮,“今年訂單特別充足,僅一季度產值就達2.3億元。”

圖為今年4月28日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圖為今年4月28日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人民網記者 高翔攝

從“跟著跑”到“領著跑”,慶陽的“數字田”瞄向了更高處。

辦全國頂尖低空經濟賽,爭當“空中交通管理試點”,探索“智能診療”新領域,和23個城市“結對子”共享算力……就在今年上半年,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一舉拿下全國算力園區競爭力冠軍,成了國家八大樞紐裡長得最快、最猛的“算力庄稼”。

從阡陌農田到“東數西算”國家樞紐,從黃土溝壑到服務器閃爍的科技園區,曾經的隴東糧倉正在算力時代實現驚人一躍。望著產業園的燈火,董宗謀目光灼灼:“咱要在這片黃土地上,種出全國最強的AI算力‘高產田’,打造標杆城市,讓‘數字經濟’長成千億級的大產業。這‘隴東糧倉’的新傳奇,才剛開篇!”

(責編:米媛、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