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甘南:為產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

2025年08月14日14:00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甘南州先后選育出16個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種,其中,甘青4號等7個青稞品種通過全國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定名,佔國鑒品種的77.8%,甘青8號等6個青稞品種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相繼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在甘南州科技局立項的兩輪青稞產業化良種繁育體系項目帶動下,初步構建了甘南州青稞原原種、原種和良種三級繁育體系,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研發出青稞挂面、青稞茶等系列青稞產品,成功打造了“扎尕那”“桃淵紫”“雲端羚城”等青稞品牌,認証青稞系列綠色食品15個,入列甘味品牌2個﹔

…………

青稞是甘南州的特色優勢作物。近年來,甘南州委、州政府堅持把青稞產業作為高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出台了《甘南州“牛羊豬雞菜果菌藥+青稞”8+1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總體方案(2024—2025年)》和《甘南州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0年)》,強力推動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賦能青稞生產

在碌曲縣阿拉鄉立池村青稞良種繁育基地,無人機飛防的高效性讓農戶們切實受益。

過去,農戶噴洒農藥、施肥全靠人工,不僅耗時費力,還難以保証作業均勻性。如今,隨著無人機飛防技術的推廣,這一局面得到顯著改善。無人機憑借靈活的操作性能和精准的噴洒系統,可根據作物生長情況調整藥量和范圍,實現“按需供給”,既減少了農藥和肥料的浪費,又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前我們噴洒農藥,全家老小都要出動,一天下來還干不了多少。現在有了無人機,一會兒就干完了,而且噴得還更均勻,省時省力,青稞的長勢也特別好,我們打心眼裡高興。”碌曲縣阿拉鄉立池村村民完代克說。

近年來,甘南州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將無人機飛防技術廣泛應用於青稞、玉米等農作物種植生長領域,通過精准作業、高效服務,有效降低農戶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產量與品質,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注入強勁動力。

甘南州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曹鈞介紹:“今年,我們開展以種藥肥水、耕種管收等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農機農藝措施的深度融合,青稞種植機械化率和技術集成率達到了80%以上。”

創新助力企業發展

在甘南州合作市,有一家專注於青稞深度開發與價值傳遞的公司——雲端羚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自2020年創立以來,始終堅持創新研發與市場開拓,建成青稞種植基地,完成青稞初級農產品認証,研發青稞麥片系列產品,2024年銷售額達1091萬元,青稞挂面、青稞餅干、青稞麥脆升級版取得青稞低GI認証。

這得益於甘南州科技局和合作市政府的幫助,甘南州科技局以技術創新為引導,引進特異優質青稞種質資源,開展青稞多元化新品種選育、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為公司生產優質的青稞深加工產品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公司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網絡,線上入駐主流電商平台,直達終端消費者﹔線下深耕商超、精品健康食品店,並與餐飲、食品企業建立穩定供應合作,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讓優質青稞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公司年收購青稞50噸左右,帶動163戶農戶增產增收。

如今,甘南州青稞產業正從傳統的種植模式向“種—加—銷—文旅”全產業鏈轉型,逐步實現“糧食安全、種業自主、農民增收、生態保護和產業升級”的目標,為甘南州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人才支撐產業發展

去年以來,甘南州從10個州級科研推廣單位共選派“三區”科技人員120名,爭取國家經費240萬元,為全州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重點科技項目論証評價提供智力保障。

下派的科技人員深入一線,結合縣(市)產業發展布局和農牧村生產生活一線的技術需求,開展了青稞、油菜、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的品種更新、科學種植和病虫害防治,藥材規范化種植和實用配套技術引進、設施農業高原蔬菜種植和各類技術的示范推廣。

在田間地頭、農牧民家中、農牧村集中活動場所,為農牧民手把手進行了技術指導、試驗示范、政策講解和技術培訓,做到了結合農牧村產業發展需求問診把脈和手把手指導,為農牧民群眾的增產增收發揮了引領示范和指導幫助作用。

在這些科技人員的幫助下,近年來,甘南州各縣市累計建成青稞原種繁育田5460畝,平均畝產由152公斤提高到230公斤以上,認証青稞系列綠色食品15個,全產業鏈產值達5億元。在中藏藥材產業方面,開展道地中藏藥材提純復壯和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發與推廣,建立瀕危野生藥用植物保育基地,開展人工野生馴化及人工種植技術示范推廣,實現野生藥用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為了支持畜牧產業發展,甘南州科技局還牽頭組建甘南州數字智慧牧場,逐步完善畜產品全流程溯源監管體系,提升產品品質,支持華羚、燎原、安多、雪頓等龍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建成企業技術中心等牦牛乳研發機構,搭建甘肅省牦牛乳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平台,破解產品穩定性和溶解性差的技術難題,轉化推廣牦牛肉精深加工、牦牛乳制品研發等科創成果,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30億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蔡文正)

(責編:席娟娟、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