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議事”解民憂 鄉村善治有實招
永登縣“拉家常”議事會解鎖基層高效能治理密碼

傍晚的霞光溫柔地漫過村文化廣場,幾張板凳圍成一圈,鎮村干部與鄉親們促膝而坐,聊著天兒……在永登縣七山鄉蘇家峽村的“拉家常”議事會上,村民錢運忠大爺端起茶杯激動地說:“之前村東頭那段過水路面被山洪沖毀,進出拉運貨物的車也不方便,如今大家當面說問題、想辦法,不到一周新路就修得妥妥的,真不錯。”
一張小板凳,議的是民生冷暖﹔一場議事會,聚的是民心所向。近年來,永登縣堅持以黨建引領、群眾主體、民事民議為核心,緊抓鄉村治理最小單元,探索“拉家常”議事會,厘清“誰來議”,著眼“議什麼”,明確“怎麼議”,錨定“如何干”,讓群眾從“觀眾”變成“主角”,鄉村治理從“獨角戲”到“大合唱”,打開了基層高效能治理的新局面。
厘清“誰來議” 議事主體有界定
日前,在永登縣武勝驛鎮道順村,“拉家常”議事會一開始,鄉親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養殖大戶張學禮養了200多隻羊,他最關心的就是飼草運輸和疫病防治。退休教師王玉良雖然年紀大了,但很關心鄉村建設問題:“能參加議事會,說明村裡重視我們老年人的聲音。”記者看到,參加議事會的有道順村“兩委”班子成員、鄉鎮駐村干部、黨員村民,還有合作社的負責人和產業大戶。
“議事會不設主席台,不用講話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喧著喧著,好多事就有眉目了。”道順村黨支部書記葛文喜說。
“以前,一進會議室就緊張,好多話到了嘴邊又咽回去了。現在好了,搬個小板凳,跟街坊鄰居和鎮村干部在熟悉的地方圍坐成一圈,像拉家常一樣,想說啥就說啥,心裡亮堂多了。”中堡鎮北坪台小區的王永梅阿姨說。
零門檻、無距離、接地氣的參與方式,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永登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永登縣積極構建“1+4+N”多元參與議事體系,以村黨組織為核心,聯動村委會、監委會、紅白理事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會一站”,引入法律顧問、轄區民警等專業力量,吸納產業大戶、返鄉青年等若干群眾代表,形成全覆蓋、多層次的議事主體網絡。同時,建立線上村民議事群,確保各類群體都能平等參與議事。今年以來,開展“拉家常”議事會3800余場,參與群眾達12萬人次,群眾議事參與率從不足30%提升至85%以上。
著眼“議什麼” 議事議題有靶向
“今天,請大家討論兩件事:一是灌溉用水分配方案,二是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請大家發表意見。另外,有其他問題或者好經驗好做法大家都可以交流。”在大同鎮郭家墩村“拉家常”議事會上,鄉鎮駐村干部曹騰剛念完議事主題,村民馬文煥迫不及待地說:“用水分配要好好議議,去年旱季為了搶水還鬧過矛盾呢,咱們得議出個公平合理的辦法,既保証灌溉需求,又避免矛盾糾紛。”他的話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為精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永登縣堅持“群眾提、兩委審、大家議”的原則,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議題征集機制,線下通過村民議事點、每月“民情走訪日”和“一親三心”等活動,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同時,該縣採取線上會議、工作群等方式,實現了“指尖提議題”﹔結合村民小組初篩、村“兩委”復篩、黨員村民代表會終篩的“三級”篩選機制,明確主要議題,按照輕重緩急逐一商討,實現小事村庄自辦、大事協商聯辦、難事上報幫辦。
永登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共收集各類議題1200余個,經過科學篩選后確定重點議事議題890余個,其中,產業發展類議題佔35%、民生實事類佔42%、矛盾糾紛類佔15%、鄉風文明類佔8%,議題精准度和群眾認可度均達到95%以上,真正實現了“群眾盼什麼,我們就議什麼”的精准議事目標。
明確“怎麼議” 議事程序有章法
龍泉寺鎮龍泉村積極構建“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健全完善“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中心)戶”的組織體系,深化拓展“拉家常”議事會。
“今天的議事會按照‘提出議題—充分討論—形成意見—表決通過’的步驟進行,請大家依次發言,每人5分鐘,最后我們進行民主表決。”在“拉家常”議事會上,聽到村黨總支書記魏芳道宣布說事的規則,龍泉村的村民代表王宗輝立刻表示認同:“有了這個議事規則,會議秩序好多了,再也不會出現吵吵鬧鬧,最后啥也定不下來的情況。”他指著旁邊負責議事會會議記錄的鄉鎮駐村干部劉萬昇說:“你看,現在還有專人記錄,咱們說的每一句話都被記了下來。”
鄉鎮駐村干部小劉正在認真地用平板電腦記錄,他抬頭補充道:“我不僅記錄發言要點,還要把大家提出的建議分類整理,會后上傳到村社工作群裡,讓沒到場的村民也能查看和補充,確保大家的意見都能被准確記錄和採納。”經過充分討論,關於劃片包抓環境衛生整治的決定最終以舉手方式表決,龍泉村超過90%的參會人員表示贊成。
居住相鄰,規模適中,利益相連,便於參與。永登縣以村民小組、院壩為基本單元,依托農戶院落、文化廣場、休閑涼亭等陣地,發揮村民小組長、黨員中心戶帶頭作用,打造便捷議事點860余個。按照“廣泛提、現場議、分級辦、全程督、公開評”的步驟,永登縣構建了“流程標准化、過程透明化、記錄規范化”的議事程序體系,使“拉家常”議事會成為規范有序、富有成效的民主實踐平台。
在柳樹鎮營兒村的涼亭內,一場別開生面的議事會正在進行。鎮班子成員與村干部實地調研“滿城漁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時,恰遇村民納涼閑聊,便自然地加入其中。
“各位鄉親,今天咱們不開會,就用拉家常的方式,聊聊示范帶建設的事兒。”張永德鎮長開門見山,“我負責記錄,大家暢所欲言。”村民們踴躍發言,整個過程既保持輕鬆氛圍,又遵循議事規則,最終收集到12條寶貴建議。
這場不經意間的“拉家常”議事會,不僅收集了民智民意,且增進了干群感情,也讓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和民主溫度,成為永登縣“拉家常”議事會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錨定“如何干” 議決成果看得見
“拉家常”議事會有沒有實效,關鍵看所議之事能不能落地。永登縣明確,政策咨詢、小事小情類問題必須當場答復,道路修繕等民生實事要明確責任人與時限,復雜事項則要在7天內給出解決方案。每月5日,各村依托“紅黑榜”貼出“拉家常”議事會進度表,對暫時無法解決的事項,會附上辦理措施和進度。
“群眾都看著呢,每解決一個問題,心裡就對我們多一分信任。年底召開鄉鎮工作總結會議,對村‘兩委’干部‘拉家常’議事會辦理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形成‘干得好有獎勵、干不好有壓力’的鮮明導向。”七山鄉黨委書記張寧說,議事會的價值,就在於讓承諾“看得見、摸得著”。
為實現“議而有決、決而有行、行而有效”的目標,永登縣建立議定事項全流程閉環落實督辦機制,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由村干部現場答復﹔針對村級“辦不了”的難題,由包村干部帶回直達鄉鎮黨委,鄉鎮專班協調資源、明確責任部門和時限,快速破題,及時公示,接受監督。同時,該縣將每月最后一天定為“回訪日”,通過電話隨訪、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已辦結事項進行滿意度調查。今年以來,永登縣通過“拉家常”議事會議定事項辦結率達96.3%,群眾滿意度達98.7%。
◆記者手記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總是蘊含著無窮的群眾智慧。永登縣“拉家常”議事會在基層治理工作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鋪開了一幅幅基層善治的動人畫卷。
永登縣各鄉村通過議事會,有效解決了村民群眾的大事小情,大家群策群力、群防群治,鄰裡之間普遍感到抱怨牢騷少了,歡聲笑語多了,議事會成為了鄉村建設發展、“問計於民”的好平台。
同時,永登縣以議事會為切入口,釋放出基層治理“大能量”。整合、推動資源服務平台下沉、力量下沉,助力解決“小馬拉大車”問題,發動本地村民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和本地發展,切實把群眾“盼的事”轉化為黨委政府“干的事”,把群眾的“金點子”變成發展的“金鑰匙”,不斷拓展村民議事效能,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議事會在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發現矛盾問題、解決實際困難、密切黨群關系等方面,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激發群眾自治熱情,以民生“小切口”做好治理“大文章”。(記者 葛強)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